想法很多,一直是我的标签。
但我还有另一个特点:不能坚持。
在学校的时候,计划写文,然后在图书馆坐了一个月,放弃了。
计划减肥,健身房的卡办了两季,一斤没瘦,健身房变成了免费洗澡的澡堂。
计划学画画,26色马克笔买回来,熬夜画了几张图,发了几条朋友圈,然后马克笔就放着等灰。
计划学吉他,买了新吉他,报了吉他班,会了几首简单歌,然后搁置,直到毕业送给我妹。
工作半年,计划减肥,每天只是20分钟的运动,但没有一次坚持超过一周。
计划提笔,可拖了2周,选题改了又改,列了一个框架,又不想继续了。
计划进入某个行业,两个月后,质疑自己不适合,5个月换了4份工作。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了一点,又发现什么都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从开始的自信到气愤,到懊恼,再到质疑自己,最后后悔。
这样的循环重复了不下一次。
可要命的是,它还在继续。
当然想改变这种状态,如果我还不能给人带来正面能量,
那就先完成自救吧。
总结过往种种,自我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完美主义
我习惯做计划,对于一般事件,我习惯在脑子里或者在纸上大概的罗列一个框架,这让我做事有底气,知道每一步大概做什么,心里有数。
但对于时间周期较长,涉及自我改变的事件,往往我就开始犯完美主义症状。
时间尺度,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计划清单永远的第一条,时间设死。
改变内容,或减肥、或学习,如果是减肥,做什么运动,一周几天,一天多长时间,具体在什么时间点做。
如果是学习,先列出最后想达到的成果或者成绩,然后列出每天学习多少章节,做多少题,背多少内容,周几学理论,周几实践练习……
所有的细枝末节都安排到位,包括学习的地点。
自我鼓励,没错,做计划的时候我在结尾还会有一个自我动员会——鸡汤升华。
比如,现在运动,是为了夏天穿紧身短上衣有身材,现在学习是为了下一次找工作……
可这样的完美得当的计划真的有用吗?但凡一丁点的出入,计划之外的事情乱入,我都会想:嗯,今天的计划被打乱了,所以今天的计划肯定是完不成的。
其实很多时候,还是有机会补救的,完全可以换个时间完成,但是一旦心理对结果已经有了预判,似乎做什么都是徒劳。
2、计划不当
有点可笑吧,前面还说自己是完美主义,计划完全得当,现在又说自己计划不当。
是的。计划完全得当是指针对一件事情,完成它的步骤是没有问题的,需要的天时、地利,我都算好了。计划不当是指短时间内的目标太多,欲望太多。
再怎么说,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可是我竟然试图两三个月的时间,减肥15斤,每天学习并练习写作,每天看书一小时(做读书笔记),坚持每月分析基金,按月投资理财,还要天天护肤。
变瘦,变美,变有钱,能力提升,每一个改变都可能对人生产生巨大转变,我一个也没有放过。
贪念太多,自然样样不成。
3、没有建立积极的反馈
积极的反馈是很有必要的,人的大脑需要刺激,告诉它,你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会受到表扬的,它才会愿意继续做下去。
而我之前的做法多少有些闭门造车了。
总想着自己偷偷做,然后一下子拿出不错的成绩。
这个过程里,只能自己跟自己死磕,得不到来自任何人的批评、建议、支持。
所以有时候做不做得下去好像也无所谓了,反正没人知道。
拿写作来说,既然写了,就是要给人看的,自己写着放到文档里落灰,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来到了简书,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到,但只是比放在云文档里强。
4、对于目标任务,没有清晰的认识
这也是我非常想说,且重要的一点。
这是找工作的过程给我的一点感悟。
对目标任务没有清晰认识,一味抱着天真的想法,按自己大脑的想象给它定义,在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真的很容易受挫。
刚毕业,出来找工作,凭借着自已之前写过的一点文章(几乎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就以为能找到很不错的工作,太天真了。
或许是运气,工作之初,我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开始做之后,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力缺缺,除此以外,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也存在问题。
所以最后一次换工作的时候,我不再心高,即使有一份正式的高收入的offer摆在眼前,我依旧选择了另一个仅仅是助理的工作。
正视自己,是前进的第一步。
以上的一点总结,希望自己来日在看的时候,会是另一份心境,一份“嗯,我已经过来了”的坦然和欣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