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388444/40b474d7c7e901a9.jpg)
这几天,越发觉得读书是个技术活。虽“开卷有益”,但得益的多少却大不相同。会读书的人能从书中获益良多,不仅能能通过读书来解决人生烦恼,提升自身素质,还能与书中人物对话,找到心灵的慰藉。不会读书的人越读问题越多,越读越困惑,对自身的成长毫无帮助。
而我,偏偏属于后者,读的书越多,越困惑,遇到问题越是迷茫;或是读完一本书,过不了几天就忘个八九不离十;亦或是读的虽是好书,却读不出任何的“好”来,品不出任何的“味儿”来。思来想去,还是自己读书不得法,没有掌握住阅读的要领!
1.读书要做笔记,写感悟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须做笔记,否则铁定前看后忘。这一点我必须自我检讨,我读的书大都是电子书,很少做笔记,而听书,就更是一点笔记的痕迹都没有了。这一点也影响到了孩子,我家大宝读书也从不做笔记,即便是老师让写读书笔记,也只是从书中摘录一些“好词好句”,很少有自己的感悟。
今年读书,一定要给自己准备个大笔记本,笔记不求多,只把那些对自己有帮助或能引起自己思考的地方摘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而对于书中触动自己的地方,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和对自己的影响。现在有了简书,写感悟变得更方便了!
2.读书要反复读
好书还需反复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我之所以把握不透书中的思想,还是因为读的遍数少。特别是读经典,一时读不懂太正常了,可以先跳过去,隔一段时间再读,也许会有新的秘密被发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常温常新,才是读书之道!
3.读书要学会迁移
为什么别人的文章总能引经据典,把相关联的书中内容都联系起来?这就要学会迁移。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读书也一样,我们要学会把同类型的书建立联系,让它们之间产生关联,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对我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继续努力!
4.读书要学会顺藤摸瓜
前面提到读书要学会迁移,怎么迁移?那就要学会顺藤摸瓜。遇到自己喜欢的书,或作者,就把同类型的书或该作者的书都找过来读一读。好多人读书都是亳无目的性的,看见什么读什么,别人读什么书自己就读什么书,没有自己的喜好,也不进行深入阅读,浅尝辄止。这就造成了前读后忘,感觉自己读了很多书却好像又什么也没读一样。
读书不在数量,关键在质量。如果能被书中的一两句话启发,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就可说是一本好书。
5.读书要学会交叉阅读
读同类型的书或同意作者的书时,我们会发现,里面好多观点和思想是一致的。我们在一个时期,可以只读同一主题的书,这时候就可以同时读好几本书。既可以换脑休息,又可以把书中的观点进行对比印证,激起思想火花的碰撞,说不定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而且,读同一主题的书,里面的观点都是相通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碰到自己已经熟知的思想,也可以跳读,节省阅读时间。
6.读书要有张有驰,有快有慢,不能匀速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读书有个毛病,就是逐字逐句匀速而读。其实读书应该有张有驰,碰见自己不理解或已经理解透彻的地方,就可以快速略读而过;遇到能够引发自己共鸣的地方,便可以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尽情享受读书的快乐;如果碰到作者发表不同观点时,也可停下来深入思考,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的,自己又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需要逐字逐句地读,有时候太过于执着于一字一句的意思,反而会影响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
7.跟着高手读书
面对多如牛毛的书籍,我们如何选书?面对不同类别的书籍,我们又如何来读?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跟着高手来读书,看高手们读哪些书,怎么读?我们可以效仿他们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读书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读书,最忌的就是死读书,不会活学活用,“纸上谈兵”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有些人“满腹经纶”,说起来头头是道,但遇事却总是手足无措,书中的道理完全不会活用,生搬硬套又解决不了问题,这就尴尬了。学习别人的理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才能走出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个道理。
“活学活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也要允许自己试错,犯错不可怕,错的多了也就对了。爱迪生发明电灯泡,还失败了一千多次呢,最终不也成功了吗?所以,书中的理论我们也要不断地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用多了也就有经验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学会读书,读书是个技术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