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核与市场上其他较小型的VR体验店的核心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自己的内容。我这样比较也许会惹星核的人不高兴,因为他们会说这把星核太摆低了。的确,无论从起步规模、投入以及其所涉及的潜在业务范畴,星核比那些仅摆设几台电脑加头显的超小型个体体验店和摆在商场走道里的9D鸡蛋壳们都高出了相当大一个级别。
星核VR体验的内容来自自身米粒影业正在制作中的电影“星核”。体验者戴上装备后将进入充满太空感的电影场景中,并在场景中行走,操纵炮台和乘坐救生舱。星核体验馆的负责人说这从内容设计上是“占了便宜”。但这谦逊的说法实际上是体现了当下众多拥有IP的企业对VR利用的思考方向,即如何把自身拥有的IP或内容在VR的环境中体现出来。
星核馆当前的体验内容,是分为三个桥段,分别是通过虚拟走廊进入机器人飞船维修车间,飞船保卫战,和救生仓逃离。正常情况下体验完这三个桥段大概是需要25-30分钟。第一阶段每次仅能供一人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则可以提供三个人同时进行。但这三人之间在场景中是不能互动的。关于这三段体验内容的详细描述,请看本文的姊妹篇:身临其境 - 星核VR馆探秘。
整个体验馆占地大概二百余平方米,分成三个体验空间。虚拟现实头显选用的是Oculus的Development Kit 2. 场馆负责人对我们介绍,在选用头显时曾对比了较多产品,最终决定使用DK2。的确,在Rift CV1正式发货前,DK2无疑是坐定绝大多数现实体验馆的头显首选。运行主机是自行组装的PC。在第一段体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它使用了位置追踪和手套功能。头盔和手套上面的接收器是不是相当的科技感呢?第二段则设置了座椅和用来控制射击的手柄。第三段采用了鸡蛋壳座椅,体验者无需控制,只需观看。
当下越来越多的VR体验馆,普遍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设置尽量从简。十来平方米的店面,配置一两台头显,外加个鸡蛋壳,是典型的规模。这一类体验馆基本按项目收费,每个小游戏收费20-40元不等,每个项目涉时则是以三五分钟为主。其中的体验内容多数是大型游戏的demo或小型游戏,对用户基本不产生粘性,而多数场馆本身的简陋环境更谈不上什么“体验”。可以看出小老板们是想用最低的成本尽快产生盈利,在逐步启动的消费者市场中尽快攫取一杯羹。事实上,如果成本控制得好,这些体验店也许是能在VR大潮中赚到真金白银的第一批。
而星核背靠米粒影业,起步就开发了自己的独有内容,场馆的规模也是相对来说挺大了。这样的规模单店是否能够盈利确实不好说。目前他们的收费是平日80元每日,周末则是120元。尽管前往体验的客人络绎不绝,但在市中心位置的这么大一个店面,就光租金一项,粗略的计算都是需要客流达到或接近最大的接待能力才能cover,更不要其他的运营成本以及后台的研发了。然而,星核显然不仅仅是一家体验店。它也是一块试验田,其形成的内容开发能力,对未来电影的推广效果,以及将电影与VR融合这一设想的实现,无疑都具有相当的价值潜力。
我们也得知,星核体验内容的进阶升级也即将成功,体验者将有可能进行全场景的移动。其所使用的硬件也会更加丰富,随着Oculus以及HTC Vive等新一代头显产品,以及包括“VR跑步机”这一类新型游戏外设的到来,这一体验本身的吸引力也将继续扩大。
抛开各种正在被商家们探讨和尝试的VR应用商业模式,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当前体验VR,找一家体验店无疑是相对便宜和方便的实现方式。VR体验店是否会形成类似当年电脑网吧的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而依托共享内容的商家,与拥有独家内容者,可能会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