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时期读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前些日子重读《飘》,有许多新的感受。辟如重新理解斯佳丽她那种简单直接的性格来自于她那个没有文化性格直爽的老爸,而来自上层社会的母亲优雅温柔的规矩在一场战火之后荡然无存。
现在中立地看战争,每一场战争都残酷无情,战争的意义到底何在?一场战争摧毁了一个社会,很多人的利益被剥夺,不管你是好是坏,任何一场革命都不会考虑个人的利益,而是整体的推进。对南方庄园主来说,舒适优雅的生活不复存在,他们的地位变得跟奴隶跟穷白人一样,他们是被剥夺者。但是没人为个体申冤,只能象斯佳丽们一样去适应新社会。
革命以后,有很多新的问题。如黑人普遍没有知识,他们的文明程度相对当时的美国社会的文化有很大差距。而这个距离,美国黑人用了很多很多年去追赶。
与斯佳丽这种被迫无奈地适应不同,巴特勒是一种清醒者。巴特勒是战前社会的叛逆者。战前的南方社会富裕,日子好过。看看他们当时很多违背人性的规矩,想想以前我们的国家,文明都是一步步进化的。因为有钱,南方庄园主们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这也是南北战争暴发的推动力。被社会鄙视被家庭抛弃的巴特勒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南方除了的经济结构军事实力不足以赢得战争。
战前的巴特勒就不是所谓的上等人,因为他不文明优雅遵守上层社会的规矩,放荡不羁。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决裂,年少时候觉得很容易,到了中年后才体会到那种艰难。我们都在文学作品中羡慕那些叛逆者,在现实世界中却很难接受,因为他冲击着你的价值观文明良知。
抛弃了自己阶层的巴特勒有了更宽的视角,更高的高度从而超越自己阶层的认知。他对家庭社会有怨恨和愤怒,蔑视那些道貌安然的卫士们,因为那个社会给了他很多挫折与伤害。然而在战争的后期,看到南方败落,他内心深藏对养育他成长的那个社会的温柔和爱还是显现出来,所以他最后还是去参军了。
阿希礼也是南方的清醒,但他过于文明和胆怯,缺乏反叛的勇气,他们适应不了新世界。巴特勒不一样,他的价值观更灵活更具适应性,发战争财对上等人是不屑一顾的。他不但发,还大发了。
巴特勒和斯佳丽一样,尽管反叛,但骨子里是善良的,那是良好富裕的上层社会家庭教育养成的。原生家庭给予的东西,不管走多远,还是能看到。
人到中年,才能读懂人性,读懂巴特勒的艰辛,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