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李仑的存在主义团体近两年的时间了,从2012年7月长江中学度过的难忘的初级组,到2012年国庆节期间三峡大学中级组、2013年6月青草地的初级组、2013年10月底的私密组。
然后是宜昌组的伙伴每两周间隔一次的中级组的小组活动,我乐此不疲的积极参与着,像着了魔般。自己有时候也百思不得其解,这种存在主义的团体活动方式,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我?
昨天我们一群人在红梅的带领下在阳光活动室分享后,我对自己的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洞见。 第一,我喜欢这种一群人围坐倾心交谈的形式这是通过厢燕的分享我突然发现的。
她的分享让我突然穿越到我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过年的时候妈妈总会发一大盆的炭火(我们长阳土家族人有一个谚语: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然后一家人静静的守岁,瓜子糖果充足的供给,一家子谈天说地。
大人们忙碌了一年,终于从工作中闲下来,和我们这些孩子们聚一起天南地北的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大人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得火热,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即便什么都插不上话的听大人讲那些见闻,也非常的享受,感觉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
那种亲人之间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就在这种围坐的分享中传递着荡漾着,随着岁月的流逝刻在了骨子里,成了我儿时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段。自打有了电视,家人一起看春晚后结束。大家围坐后不再滔滔不绝的分享自己,而是看电视节目,嘴巴不是在传递爱儿时嗑着瓜子吃着零食,手里掰着手机,玩着游戏,亲人之间便没了彼此交流对视真情和真心倾听对方后的满足,于是便越来越感到这年怎么越过味儿越淡了?
我发现,我爱上团体的根本原因是:它唤醒了我儿时沉睡的身体记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亲情永远在那里,在一群人围坐倾心交谈的时候,他让我清晰的感受到:是我在活着,没有人可以代替我的感受。
第二,在这里我学会听,学会说 做一个会说的人和会听的人不是个简单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的生活会有种种问题存在,是因为我很难真正的安静的倾听到自己、听到他人和听懂这个世界。 在小组里,我的表达如果是没听听懂的模式,伙伴的镜子会无情的反射出来,让自己深刻反省和觉察是什么阻挡了自己?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生活在一堆的概念中,而不是在过一种真实的生活。
伙伴们的帮助,让我褪去了身上厚厚的防御,看到那个真实可爱的自己。鲜活的生命在小组中一次次的重生,未知的自己在小组中一次次呈现,让我是那么爱自己的生命和生活,那么爱自己的问题和有问题的家人。是我的需要,构成了他们的存在,当我不再需要,他们的问题就消失殆尽了。在小组中学到的全身心的听懂一个人,看到一个人的方法,让我学会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当下的美好时刻。
第三,在小组里我学会了很多的人际交往模式,丰富了我的生命。 不同的人因为有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而形成的人际交往模式对于我来说有启发的作用。
同样的一件事,我这样看,这样想,伙伴们那样看那样想,于是我发现真实的生活,不是只有一种不对就错标准答案式的陈旧模式,而是怎么选择都对,无所谓对错,只要自己接纳和喜悦的好玩的游戏。有了这样洞见的生活,多了喜剧色彩,少了悲苦愁伤。于是,我的生命轻松起来,快乐成了常态。
生命不息,小组不止,这就是我为自己的人生选择的一种存在方式。感谢李仑!感谢伙伴!感谢自己!有小组的日子真好!
来源:https://www.liluntuanti.com/2022/07/15/生命在围坐的分享中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