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样的态度,但不一样

同样的态度,但不一样

作者: 发疯的然然 | 来源:发表于2017-08-03 02:18 被阅读32次

    跟公司的小伙伴聊天,作为上海本地的土豪,坐拥好几套房产,生下来就是所谓的“世袭房东阶层”,自然而然见过无数房客。他说他最不喜欢的房客类型,就是那种总学别人的样子批评别人,态度贼坚决,但问理由却啥都说不出。啥都不懂,还喜欢装作自己看透了一切,感慨世态炎凉,消极处世的那种人。

    我说……你说的这些人,不就是我么?

    他说,你不一样,你的立场不管站不站得住脚,说什么起码还都是个歪理。那帮人,可能连他反对的东西是什么都没弄清楚,一天搞得好像全世界都是傻逼,只是为了找优越。本来聊天的时候还觉得遇到同样观点的人了,挺开心的,谁知道稍微深入一点就发现那是个不学无术的。你不想搭理他了,人家还把你当成知己,你说糟心不糟心。

    我说,不管糟心不糟心,我觉得你确实很看得起我。

    不过话说回来,像我同事描述的情况确实很多,有些人就是这样。可能是之前吃了点小亏,可能是被什么人添油加醋地煽动了一下,结果就是不管懂不懂,先站个队,然后把站在统一队伍的人都看作是朋友。然而他们其实不知道,同样的态度,如果出发点不同,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观点。

    就拿上班来说,很多人都很讨厌领导,私下都表示出坚定不移地反感,态度格外统一。但实际上,有些人讨厌领导,只是觉得领导太过严格,根本不给自己打酱油的机会。而有些人讨厌领导,是因为他们觉得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独断专权,和政治正确的“自由民主”相违背,情节十分恶劣。还有些人讨厌领导,是因为他和领导对当下局势的分析不同,这些人不是不理解领导的做法,而是他们清楚地知道不同风格的领导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再好比同样在国企混,很多人喜欢选择打酱油的态度,私下时都认定太冒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态度格外统一。但实际上,有些人选择酱油,只是发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领导给啥活干啥活,不用担责任,早点下班还能回家打两把游戏。而有些人选择酱油,是因为毕业时好友送给他了一本《厚黑学》,觉得李宗吾说得对,心黑者才能发达。还有些人选择酱油,是因为他深谙经济学原理,认为为国企工作的租很高,于是他把工作的租用来建设自己,然后寻求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同样的态度,出发点完全不同的情况。

    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理由越不充分的人,就越会激动狂热地认为那些跟自己选择同一态度的人都是自己人。而当那些自己人由于某种理由放弃了之前的态度,他们就会说这些人变了,背叛了组织,是这些人的人品出现了问题,立刻粉转黑。

    这一点在中学生身上最能体现。一起逃课玩游戏的小伙伴,那些成绩好的很容易就会被认作是偷偷在家学习的“老奸巨猾”,他们认为成绩好的爱玩是装出来的,是故意假装喜欢跟大家厮混在一起从而影响大家的成绩,于是“老奸巨猾”就被排挤在外。事实上大家爱玩的态度是一样的,“老奸巨猾”很无辜。

    这种事情说起来十分幼稚,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造成这一结果的是“以己度人”,而“以己度人”又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理由越充分的人,其实越能理解那些理由不充分的人的选择,相反那些没什么理由的人,正因为缺乏参考,才会本能地“以己度人”,认为全天下人都应该跟他是一样的,跟自己意见相同的都是正常人,跟自己意见相左的脑子都有问题。

    好比同样是推崇老子的思想,有些人确实认为无为而治是有效的治国措施;有些人是为了修仙问道;有些人只是觉得信老子很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觉得老子都能骂孔子,好酷。再好比同样是推崇凯恩斯主义,有些人确实认同“从长时间看,我们都死了”;有些人是对政府职能的无限信任;有些人只是觉得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太过烂大街,凯恩斯主义者能跟他们吵这么久一定很厉害,好酷。前者能够理解后者,但后者会认为前者跟自己没什么区别。

    前段时间读熊逸的专栏,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就十分令人钦佩。解读老子,可以引伸出跟老子观点完全向左的《利维坦》,然后再站在两者的角度解读无数经典。面对经济学经典的“破窗谬论”,他就可以做到不笃信,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破窗谬论”的合理性,发掘出“破窗谬论”中不谬论的地方。实际上这才是一个正常人面对世界应该有的态度,坦然,不迷信,不需要莫明其妙地去寻找存在感。

    在熊逸的专栏下有一条留言,是在他指出“破窗谬论”合理性时留下的。留言说,“坏的经济学家们,看到熊老师的观点估计会拍案叫好,然后疯狂@熊老师了。可惜,熊老师高冷,不会回复,因为他心里其实不这么想,只是角度不同的论述而已,不是为他们这些坏经济学家们‘摇旗呐喊’。”

    到了这个程度,人也就明白了其实自己曾经坚持的东西多么不堪一击,明白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虽然什么都不去了解是很轻松,但同时也会出现在很容易被人左右的问题。所以到底要不要做那种没什么高度的人,其实是一个选择。至于看到什么与众不同什么就是酷,就去追,不过孩子的做法而已。

    那么如何才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的做法呢?当然像熊逸一样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是学者的态度,没有必要。但也起码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态度相同,也是不一样的。

    实事求是,自己不懂就是不懂,没必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理由就把自己搞得多么虔诚,没有立场,也不是个什么大不了的事。相反的,只是为了标榜一下自己去给自己贴个标签的做法,很奇怪。

    之前网友ZDF在《增加自己思维的复杂程度》这篇文章中的留言,“不能为了左右方向而放弃了高度与深度”,我觉得超赞。不过换个角度再看这句话,如果没有高度和深度,也就没有必要对某种说法特别迷信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样的态度,但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su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