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市潮 | “小米们”上市背后的几点看法

上市潮 | “小米们”上市背后的几点看法

作者: 五猫六毛 | 来源:发表于2018-09-12 16:12 被阅读19次

    一、最近的上市潮

    国内互联网公司正经历的第三波上市潮,跟以往一样的是,港美股依旧是优先选择。

    第一波上市潮(2000年前后):百度、腾讯、搜狐、网易等

    第二波上市潮(2014年前后):阿里、京东、陌陌、微博等

    第三波上市潮(2017年至今):搜狗、爱奇艺、小米、拼多多等

    以及即将上市的美团点评、房多多、找钢网、同程艺龙、沪江网···

    为什么它们会选择在境外上市而不是境内的A股?

    1) 上市门槛较低

    2) 审核条件较为宽松

    3) 扩大国际影响力

    4)······

    小米选择了香港,拼多多选择了美国,从技术运作方面来说,是因为当地资本市场的上市条件更适合自身。而在另一个层面,选择境外上市,这些上市公司也是在向全球资本讲诉中国故事。

    另外,这次「上市潮」也算是这几年中国企业经济转型升级交出的成绩单。

    二、上市潮背后的冰与火之歌

    未上岸的,轻松融资的日子到头;

    已上岸的,扎堆上市IPO解燃眉之急。

    上篇文章《万字总结 | 你所不知道的“股权众筹”》中也已经提到:

    私募股权行业竞争正式进入——“僧多粥少”阶段,头部效应显露,正在面临这一波「淘汰赛」。

    而实际上,最终少数能熬出来,并处于头部的早期捕手们,正在收获着这波上市潮的「果实」。

    如果按照企业的股份是否证券化的标准来划分,那么:

    企业的股份证券化之前,对于企业股份的交易,就叫一级市场。

    企业的股份证券化之后,变成股票,变成了所有权标准化凭证之后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流通,这是二级市场。

    常言道,一级市场吃肉,二级市场喝汤。

    前者决定后者的上市规模和股份价格

    一级市场的规模决定二级市场的规模,影响着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

    后者为前者提供获利空间和退出渠道

    二级市场(流通市场)是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国内的一级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二级市场,散户为主,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统计,国内参与股市交易人数超1亿。

    下面将以“小米”为例,说说观察到的几个方面

    1、看不见的“捕手”

    下面从这张图说明捕手差异:

    小米早期捕手:10年A轮,2.5亿美元

    小米晚期捕手:14年E轮,450亿美元

    小米7月9日港股上市的市值:543亿美元

    投资指投资者当期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而期望在未来获得回报,所得回报应该能补偿:

    (1)投资资金被占用的时间;

    (2)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3)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早期捕手启明创投无疑多了一个可持续作为「高光时刻」的案例。

    用时8年,多次加注,获小米超千倍的“果实”

    不过在惊人的高回报率背后,却又有着一个惊人的「低成功率」,毕竟只是个「低概率事件」。

    可参考之前的《关于天使投资的几大谎言》

    2、小米偶遇“过山车”

    今年的上半年,港股也在面临“冰与火之歌”

    一面是喜迎「上市潮」,IPO数量全球第一;

    一面是惨遭「破发潮」,新股约七成破发。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4日:

    1、港股共新增103家上市公司,相比2017年同期港股共新增69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49.28%;

    2、A股共新增64家上市公司;

    3、美股(包含纳斯达克、纽交所)共新增69家上市公司。

    港股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超A股39家,超过美股34家,成为全球企业选择上市的“首选”板块。

    “同股不同权”第一股小米,于7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是港股首只以不同投票权架构上市的新股,发行价每股17港元,截止昨日2018.8.3,登陆港交所不到一个月, 坐了一波过山车,偶遇“破发”,又回到起点。

    而在大洋彼岸的苹果,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为第一家市值达1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相当于3个深圳GDP,腾讯市值2.5倍。

    “小米”,并不孤单,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近100家企业中,75家企业存在破发的现象,破发率高达75%,局面有点尴尬。

    数据截止至2018.7.9

    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引起破发潮的原因比较复杂:

    估值与盈利不匹配

    投资关注度过于集中

    大环境资金面趋紧

    ······

    3、港美股券商乘风而起

    2014年以来,沪深股市与港股打通交易、海外资产配置潮的兴起。

    2017年开始的第三波互联网企业上市潮正式开始。

    得益于外在利好,一些港美股证券作为桥梁,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得以低门槛进入港股。

    先来一起看看互联网证券行业的生态:

    小米上市的喜讯也让更多人知道的互联网券商中,专注港美股腾讯系的「富途」。

    富途认购小米新股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20%,包括:财经作家吴晓波的20万美元、小鹏汽车何小鹏的1亿美元,认购总额占全球公开认购总额的13%,小米上市首日,富途证券位居十大净买入经纪商前列,仅次于瑞信,排名第二;

    同样赛道中,还有小米系老虎证券、新浪系华盛通证券、包括最近融资的雪球旗下的雪盈证券也开始着手港美股交易,一时间好像又风雨欲来。

    以往,传统金融的获客基础在于牌照。

    而这几年,互联网巨头的入场优势则在于提供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诸如支付平台、云计算平台、行情应用等。

    相对来说,互联网证券的好处显而易见:

    降低开户门槛(内地投资者账户内需要有50万资金才能申请开通港股通)

    降低用户对港美股的认知成本(第三波上市潮与投资者教育)

    更好的互联网化体验(用户流程优化)

    ······

    最后

    短期来看,集中上市可能会带来资本流动性危机,但从中长期来看,这将加速国内互联网公司估值的理性回归。

    这第三波港美股上市潮,既是“PC互联网”过渡“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结尾,也是下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当然是选择——期待。

    或许,你还想看:

    年轻人的第一笔风险投资

    30分钟看懂经济机器如何运转

    万字总结 | 你所不知道的“股权众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市潮 | “小米们”上市背后的几点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tb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