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楞严经,粗略看了一遍,不甚了解。后来,又去B站观看了叶曼老师的《楞严经》讲解,没有听完。又听了一些老师的说法视频。其中的《楞严经精华四偈》很有意思。
其一,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金刚经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要执着文字相,张口即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二,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本自具足,不必外求。
其三,理即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上顿悟之后,还需要祛除习气。
其四,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这里想说一下自己对于第一条偈语的理解。这句话说的是对于佛经的理解不能被书面形式所局限,而要通过这个形式,领悟其表达的真谛。记得,十多年南师大某教授带领研究生到学校上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时说,要超越文字,然后回归文字。
叶圣陶、夏丏尊《文心》说,“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我劝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学文字。”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阅读和写作学习的时候,不能被语言文字的形式所局限,还要超越之,看到其表达的情感和意趣。
当然,超越文字,这只是语文学习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要回归文字。这就是所谓的“语文味”。你的情感思想如何来表达,为啥是借助这个而不是那个形式?
从语言文字出发,超越形式,获得其情味和意味,再回归语言文字,获得理解和表达的智慧,更是获得一种人生的成长和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