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

作者: 王元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1-18 18:40 被阅读159次

    与友谈:诗歌,冷艳的个人低唱

    前几日,一位大学本科同学给我发了一张图片—— 一篇文章的一页,并发来一条信息:合辉,这篇文章不错!建议你去看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没有细问文章如何精彩,因为我想要自己去判断。但是凭我和他的认识,相信这篇文章肯定有吸引的地方,但是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像他一样产生共鸣。

    文章是《阿兰·巴迪欧:语言,思想,诗歌》。我最初只是简单地看了一下他给我发的第一页:应该是一篇散文随笔,谈论的诗歌。

    文章第一页

    细读之后,证明自己的基本判断没有错,它是一篇很不错的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性的散文随笔。我相信他一定也能够轻易看出这一点,但是开始好奇他觉得不错的地方会是什么?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位同学是一位很稳重的男生,性格和他的体性一样靠谱。喜欢看小说,有时总能从一些比较特别的角度发现人物的不同点。相比较外显的成熟稳重,而我更觉得他的内心其实更加的感性,有时甚至会有一点点让人始料未及、令人瞠目的冲动。

    诱惑他的会是孤独吗?是欲言又止吗?是欲语还休?我猜想可能有吧。

    可能现在的工作也许并不是他特别喜欢的,但是仍然会努力做好的。和他不同,我其实是一个很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的人,他是应该来说应该是一个相对清楚自己喜好和方向的人,而且会努力实现的人。人生有时候总是爱开玩笑,也许现状和理想的落寞刚好能让诗歌填补吧。

    阿兰·巴迪欧

    非常遗憾,我以前从没有听说过阿兰·巴迪欧,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简单了解了一下作者,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哲学家、运动家和文学家,和萨特、福柯、德勒兹、德里达、鲍德里亚等可以齐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和西马也有着极大的渊源。

    正如文题所表明的“语言、思想、诗歌”,这三个词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三个关键词,文章主要讲两对关系——语言和诗歌、思想和诗歌。也许是因为数学的逻辑对巴迪欧的影响重大,而且数学本体也是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因此他的文章较少寓言式的语言。

    诗歌是沉默的语言。诗歌的沉默的,但是它的沉默不是维特根斯坦面对世界时的沉默:“世界竟然存在?”。它不寻找本体,也不是绝对的缄默不语和闭口不言,而是选择以沉默表达,“把这言谈从世界中隔离出来。而当它再被谈论时,使和它的第一次一样”,诗歌成为了孤独者个人的浅吟低唱。

    诗歌可以被无数次的谈论,但是每一次都是第一次——它记录和传达的是思想,不是知识,也不是哲学。知识是客观和真实的结合,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思想只是瞬间的哲学。

    在现代和后现代大的话语背景之下,我们都成为了时代的陌生人,诗歌成为了灾后的幸存者,以恰当的语言和恰当的言语述说自己的优美:静默中思想的述说。

    思想不可求成为不变的真理,也不希翼攀附客观的存在,它唯有在自身的“减法”和传播中得以获得。诗歌的“减法”要求拒绝客观体,强调去魅,在去除客体的过程中实际上获得的主体;诗歌的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客体获得主体。不论是做“减法”还是传播,诗歌都不可能被大肆传播,广泛讨论,它只能是嘈杂中的只言片语。

    这样的言论很“危险”,它和以娱乐精神传播诗词文化的大赛似乎是唱对台的,巴迪欧诗歌不是看得见文字,不是听得见的声音,或者说不是仅仅如此;诗歌也无法和知识成为最要好的伙伴,更难以和哲学过日子,在一切的传播和接受中它都变换了容颜,已不是曾经或者你听闻的样子。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3e2dfc01015yfm.html

    作者介绍: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2ef2b20100eemy.html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1-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ww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