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169349/e8ad3d3aca28331c.jpg)
今天一天过去,我看着那几乎不变的浏览量,心情复杂。期间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的三篇文几乎无人问津;浏览量最多的,竟然是我发表的那篇声明。
我看着屏幕,有些发愣。我一向自诩为一个不愿同流合污的人(之所以用“一向”,是因为我线下在文圈已经混了很久了),虽说刚入圈时也无脑跟风地写了些玛丽苏,但后来我看的书越来越多,写作时从构思到选材到炼字到文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拿男女主的感情或是打怪升级当主线的剧情,直接被我无情地打入了冷宫,不曾提笔写下一个字。我对普通一点的题材,可以说是无动于衷,总觉得自己写东西,不暗讽不披露点什么,那都不叫文。稍微嘻嘻哈哈,不那么沉重的呢?能写,但我不愿意,担心自己把握不好那个度,一不小心就从掉进了低俗的坑。
可能因为我自己就是个大多数时候比较沉重的人,我写的文也随了我。说个题外话,和你们讲讲我名与字的含义吧。昭,代表明亮。而在世间,总有些什么阻挡明亮的到来。于是,我要像锐利的刀锋一样,划破黑暗,使天下昭然——这是我的字,子锐的含义。因此,我的眼睛总能捕捉到别人看不到,或者说选择性忽略的东西,并且如果能力足够,还会把这些东西揪出来,让它们晒晒太阳。我在写文时受过最多的批评,就是“缺乏正能量”。可是,不解决的小问题,最终会越来越严重;好比一种小病,不去治,就有发展成大病的可能。那些“看不见的”,就真的不存在,可以无视掉了吗?过度的正能量某种程度可以叫盲目乐观了好吗?
我新发表的《伊水合山》,以半文言写出来。当时我就有种预感,我的略沉重开头会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半文言”会不会成为一块“绊脚石”?标题不那么引人注目,会不会让人没有点进来看看的想法?加上gl这个更小众的因素在里面,我的直觉是,大多数人看完声明就对其“畏而远之”了。如果没,接下来还有一篇顶别的文两三篇的长度,各种古汉语词,以及开头并不怎么曲折的故事情节……而现实也没让我失望,真的没几个人来看,呵呵……(发出无奈的笑声)
我知道只要把标题改改,文风变变,长度缩缩,就能收到比现在更好的浏览量。然而我不愿意呀,《伊水合山》承载了不少东西,不是能在整体上都欢脱向的,她本身就是一本让人带着略微沉重的心情,去读,去理解的书。或许,我应该把她放在哲思的分类里,让人在读小说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
总之,迎合大众口味的文,我大多数不愿写。
自命清高也好,缺乏正能量也罢,对于我的写作主题,以及《伊水合山》,我不会放弃。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就想开篇所书那样,写下她,为一个承诺,也为千万个梦想。
网友评论
不知道我有没有记错,西游,红楼算那个时代的通俗小说,每个识字的都可以看的津津有味,至于体会多少,人情百态本就难同一。
书写出来之后就不仅仅属于作者了。当然读者和作者能完美沟通是最好的,但实际上往往不是如此。
前段时间翻了大学,对于正心意诚感触颇深。觉得能做这四个字便可无忧。想想内心真正的目的,面对他,努力靠近他,全心全意,活在当下。在这个饿不死的社会。我觉得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