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324799/0c75326411484280.jpg)
就像那创造万物的神,在他们的手工作品之内或之后或之外或之上,谁也看不见他,超凡脱俗,漠不关心,只顾修剪他的指甲。——大卫·姚斯
茶点微小说邀请lostdays(简书签约作者,简书故事优秀作者),以《葬礼》为范文,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何创作一篇小说。
(一)
关于《葬礼》
葬礼是一个很奇特的故事。
在文章开头,“ 我”跟随父亲去大伯家,父亲告诉我,大伯的儿子也就是我堂弟意外去世了。
到大伯家后通过大伯的描述和对话将我们带入到一种沉重的悲伤中。接着父亲让我独自去医院处理堂弟的后事。
其实这个片段安排略有不太合理的地方,不够更有说服力。
不过很快的我在路.上发现堂弟没死,而是在网吧打游戏,他的身份证被人偷了。而死的不是他。
小说到这里出现了第一个让读者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可再看下去,堂弟说要回学校,结果在路上又被车撞死了。再跟着,大伯也因为悲伤过度而去世。
于是一个人的葬礼变成两个人的葬礼。
这是一个看似很平淡的故事,可你读着读着就被作者抛出了一个又一个你想不到的意外,就好像是捉迷藏,你猜不到作者他在哪,而他其实就站在原地。
而这也是我们此次选这篇文作为范文的目的,如何将一个平淡的故事- -步 -步吸引读者看下去,并记住,产生思考。
(二)
写作只不过是将生活化作幻觉,想象,谎言。
我在《葬礼》这篇文章中有意无意地使用了比较口语化的,比较生活化的文字表达,是希望能让这篇文章看起来带有一些生活化的气息。
所以有朋友说开头的部分是否多余,那么我要说,对,与这个故事而言是多余的。换言之,就算那个饭桌上没有母亲,只有我和父亲的存在,之后的故事也能够被导引出来。母亲在剧情安排上根本没有必要性,甚至于在文字数量受限的微小说中,这段多余的描写还可能成为败笔。
但是同时我也想说,这段描写于我而言是有必要的。同时在我眼中,这段描写对于我的读者而言,也是存在着必要性。
《绝美之城》中提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写作只不过是将生活化作幻觉,想象,谎言。”
我虽然是一个热衷于虚构的人,但我的每一篇作品,每一个字都来源于,也必须来源于我的生活。
有时候在进行写作前可能我根本对于这篇文章的剧情脉络走向并没有任何把握,或者说,有时候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剧情将会发展向怎样的结局。
我的每一篇小说,都来自于一句话,一个概念,一段旋律,一点光影。这篇自然也不例外。在进行创作的一开始,我的脑海里是这样的一幅画面:我在饭桌前坐着,我的父母坐在我昔日里熟悉的位置。
于是我首先把这个场景描绘下来,把它作为一个出发点,作为一个我在写作心理上的安全区。也许多数时候这是毫无必要的,但我也说了,这篇文章是我对于陌生文风的一次尝试,对于我个人而言,我需要这样一个熟悉的场景来把我的思维导入进字里行间。
我先在这张桌前坐稳,然后才能站起,走出门去,去观察和刻画我接下来要遇到的事。
我不是第一次尝试这个风格。你们可以看到,在上一篇同类的《相机》里,故事的开头也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场景,即我家的客厅,和那两个我熟悉的人。这是一段故事的出发点,也许它的内容与之后的故事并无干系,但我需要在这里出发。
(三)
小说是一个探索,同时也是构筑的过程。
作者写下一篇小说,就等同于是在构筑一座迷宫,构筑一座等待着读者来探索和品位的迷底。
作者需要考虑读者会看到什么,读者会想到什么,他的安排,他的描绘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同时他要引导他的读者们,引导他们领略这座迷宫的风光,亦或是将他们引向自己预先埋藏好的宝藏。
我见过有些朋友在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往往会急着将自己的安排,人物设置呈现在读者面前,往往想两句话就交代清楚人物的来历,身份,目的。
在我看来我可以理解这种心情,但我自己绝不会这样写。
于我而言一座迷宫不论其内部装饰的好坏,不论其埋藏了怎样的稀世珍宝,但倘若希望冒险家们迈入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神秘,亦或是巧妙的入口。
作者需要的不是追着读者把自己的想法交代给对方,而是引诱他们向着自己逐问。这其间有什么?这一切的原因又是什么?引导他们向他们自己抛下这样的问题。
不同的作家往往有其各自不同的习惯。比如有些作家更倾向于将自己置于故事中,向读者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于不经意间激发读者的共情。而有些作家则喜欢陪伴读者一同游览这座迷宫,走过一处设置,就像读者解释其中的原理和逻辑。
我个人更倾向于前者,原因无他,这样更简单。在我的所有短篇小说中可能各位会发觉一个现象:我从来没有写下哪怕一个名字。同时主角往往也是“我”,无名无姓的一个“我”。这样做一来是我想避免起名,二来也是为了加强我自己的构思的投入,三来更是想为我的读者准备一个躯壳,一艘船,来让他们在股市中有一个地方可以置身其间,让他们去把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投入近故事的每一个角落。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则竭力希望隐藏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我想避免给文章中的人物起名:名字代表了希冀,代表了描述,代表了联系。我为一个虚构的角色起了名字,我就不可避免的会和ta联系在一起。读者可以从名字里看到我的想法,看到我的目的,进而透过文字观察到我的存在。这是我想要避免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习惯。
回到刚刚的话题,以第一人称来进行描写,可以很好地邀请读者将它们的思维和视点放入文章中,就像O型血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和更多的人的思维进行匹配,减轻读者对于作者的设置的抵触心理。
同时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我也尽可能想要在文章中隐去“我”的情感,“我”的主观色彩。当然这一点在葬礼中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我也就不多加赘述了。
(四)
小说是一个由作者搭建,由读者来游览的迷宫。
小说是一个由作者搭建,由读者来游览的迷宫。读者在其间可以欣赏作者营造的氛围,可以探寻作者埋藏下的宝藏。
作者在搭建这个迷宫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去以读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迷宫,将自己置身其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读者的心理,也能更好地引导他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建议很多像我一样并不是十分有底蕴的朋友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同时不要有太多的关于自我色彩的描写。
同时,还有一点建议:这座迷宫的入口我希望它一方面是作者自己熟悉的(如果是十分常见,绝大多数读者也可以十分熟悉的就更好了),这样有利于作者自己的搭建心态。
另一方面我希望它同时不要显得逼仄,而是更具诱惑性,比起在一开始解释问题,我更希望它能够让读者向自己提出问题,这样能更好地给与他们一个进入其间一探究竟的心理。
以上是lostdays关于创作小说的心得分享!
![](https://img.haomeiwen.com/i7324799/31e38e758b9eb22c.jpg)
写作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关于更多写作交流,敬请锁定《茶点微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