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很多人在核心竞争力上都想要把自己打造成多才多艺,技能卓绝的人。新生了很多知识付费平台,知识产品很多,只要你想学的都能有找得到。
但我们真的是学得越多越好吗?
今天在一档求职类节目上看到一个年轻人,应聘新媒体运营职位,自己本身已经有了2年的工作经验。在谈到自己的优势时,不断地强调自己的学习能力强,平时还花时间学心理学,天文,地理,等等内容,而实际上他在做的运营相当于是信息搬运重组,剪刀手,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那么他之前花的大量时间去学的这些内容,真的能转化成自己的有多少?真的对他的工作有帮助的又有多少?
这里联想到如果是自己,那现在的我们,在下班后也想学很多东西,付费平台里不下10个付费产品。但真正能对自己现在工作有直接帮助的产品是哪一些?哪一些又是没多大关系的?这样我们应该重新筛选组合适合自己的知识产品来学习。
工作本身需要的岗位能力,给自己打分是到多少分?又该如何进一步精进打磨?工作规划,沟通表达,演讲,组织策划,落地执行等。那么我们又能怎么把自己的岗位能力进一步精进打磨?
其实我们可以把工作重新做好一个架构。其次用输出的方式把它做成一个培训课件流程。让自己能够完善整块工作岗位职责,以便未来的新人带训。另外同步学习提升沟通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利用写作的输出,锻炼逻辑思维,同时把它作为演讲稿子,通过演讲提升表达,以此双向提升能力。
学得多不是最好的,而所学的能互相串联起来,形成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叠加技能,对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提升才是能达到1+1>3的效果。
想在自己前进的路上,能够有加速度的马力推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