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业之前,几乎没有想过自己想去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国企还是外企。毕业时拿到了三个offer,也巧了,刚好一家国企,一家外企,一家私企。这三家中,有两家百分百解决北京户口,另外那家外企承诺百分之八九十,在这一点上,几乎不差上下。薪水方面,外企和私企差不多,国企要少一些,但究竟会少多少,当时的自己并不知道,后来发现,其实少不少,至少头两年是这样。如果问我是否后悔过,我会说没有,而这个答案,仅仅是由于我不习惯为已经经历过的选择做过多的纠结和假设。
七年前,我来到体制内,如今,我依然在,同一家单位,不同的部门。七年里,经历的事情不多也不少,不大也不小,有咸有淡,有欢笑有泪水,有专注时的酣畅,也有无奈时的彷徨。
相对的“公平”,其实已经很难得。
绝对的“公平”,大概只有实验室里才会有,用托盘天平去称重,两边的托盘停在了同一水平线上,公平大概就是这样,两边的重量完全一样,可是,天平也有误差,不是么?而两个伙伴一起玩跷跷板,你起我落,你降我升,我们机会均等,乐此不疲,如同那种相对“公平”的感觉。可能你会把这定义为一种游戏规则,但我觉得这更像是游戏本身的真谛,舍得之间,我们各自都有所收获,起伏之间,我们慢慢懂得玩耍与生活。人老了,不太记得很多的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结束的,但这种游戏就是一些经历在我心底里留下的一种感觉。
安稳不等于安全感。
安稳,大概是因为大多数的岗位都几乎不会有失业的可能,而有安全感,是因为未来的生活状态没有变差的可能。安稳,有时不会带来丝毫的安全感。身边的很多人,都没有因为安稳而放弃自我完善和成长,我也一样。那个大家常用的比喻,温水煮青蛙,其实现在已经不太适用了,一是水不再那么温暖了,二是青蛙不那么满足于安稳了。
依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人情世故中隐藏的小默契。
或许是因为自己很幸运,一路走来,收到过一些萍水相逢的帮助,我不认为仅仅是因为投缘,也收到过一些润物无声的关心,我不觉得单单是因为相识。几年里,会跟几个同事一起奋战到深夜,却依然豪情满怀不知疲惫;也会跟一些工作中认识的朋友闲暇小聚,一起畅谈人生回忆过往。那些生动的记忆,不会因为在体制内这个环境中而有丝毫的褪色,相反,抛去表面那些故作淡定的伪装,这些情怀会来的更加有趣,因为友情里的一个兴奋点就是:原来我们都在正式的场合里假装淑女,原来我并不孤单,因为率性的你也一样。
写得很轻描淡写,就这样吧,过于生硬的记录,总是会让我不踏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