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里的大戏

课堂里的大戏

作者: 顺其自然蕾 | 来源:发表于2022-03-12 19:13 被阅读0次

    下午,开始上课了。尽管已经午休过(上午十一点半放学,学校就餐),但下午,还是怕学生瞌睡,上个课,如同唱大戏。

    首先嗓门要亮。吵得他们睡不着,吓得瞌睡虫不敢来(虽有扩音器,用不惯)。感到自己的声音,比学生一齐回答问题的音都亮。想着就觉得好笑。河东狮吼,形象可怖。

    其次是设境。讲的《老山界》。先拉长征史,让学生为之动情。然后开启共情模式。和学生跟着文本共翻山——长征途中第一个困难大的山。

    圈词,圆句。解词,解句。走一段,停一停,赏一赏,品一品。还真不错。竟然有几个出彩点。

    问第一次停下,到瑶民家休息,那几个篇段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一学生竟提到,没看到男人。本来有学生哈哈大笑,但回答者却反被我的夸奖。话题一下子引到了习惯躲的含意上了,引到了对反动军阀的暴行的揭露上了。

    一说条件艰苦,粮食欠缺。马上追问:从哪些词句看出?学生的头脑就动了起来。小战士去寻帮助。小战士做宣传。瑶家大嫂仅剩了一点米给战士熬粥。其他队伍的把仅有的一袋粮全给了瑶家。生活艰,军民情,共产党的爱民,人民的拥军,不言而喻了。

    走到夜里停下时,睡觉的情节,再次打动了学生。抓住一个数量词,一尺多宽,酣然入睡。那险,那困,那无畏,被孩子们挖了出来。睡不着的所见所闻。又一下子把人拉进了那个时段那个情境中。大自然的寂静神奇,红军战士的无畏无惧,红军战士的坚定乐观,跃然而出。真切而又感人。

    再后面,雷公岩,揭开了行军缓慢的原因。自然的险恶,与生存的艰苦,敌人的围堵,及队伍的笨重,再一次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看来,背景的介绍与共情,对于这篇文章而言,真的是深有其妙。

    上节课,真的如演了能大戏。深身冒汗。可这边唱得热闹,几个号外,也同样热闹。

    一个在我正讲得起劲时,一声报告,从教室后,直接投射到讲台上。他早就在举手,心知没好事。不答他摆。他憋不住,还是喊了报告。“老师,我发烧,要请假!”“是吗?你老班专门交待,对你多加关心。就你这底气,这精神,假吗,暂时不能批。”明知怎么回事,不爱学习,天天想逃课,还不能硬来。昨天还和别的老师发狂,硬碰硬,说不服。今天,不能硬接,只能见招拆招了。我笑着关爱又戏谑的说。“山还没爬完,咱们要坚持。退回去,后面,可是有追兵的枪炮等着呢……”我不再看他,装作不注意。其他同学笑了,他也只得无奈地无聊的爬那摸摸这,挠挠那。改变不了的,只能选择忽视。

    快下课时,又出了情况。

    后面另一个男生,顽固的举着手不放下。等了一会儿,无奈,只得叫他说。“报告,”他手指着后面一男生,“老师,他拿得有刀!”

    我一个激凌!什么?拿得有刀?

    而被举报者,一幅愤然样,朝着举报者,怒火燃烧!其他同学,也把视线汇聚了过去。

    “是吗?老师可是个很好奇的人!来,把你的刀,献与老师赏赏。”

    大家笑了,举报者笑了,被举报者,也笑了,高高兴兴地把“刀”送了上来。一个锋利的刀片。“这刀好棒,乍玩。我得研究研究。”

    本来举报与被举报者的剑拔弩张,消于无形。

    那一刻,那小眼神,我真担心做事不问脑子的孩子,拿刀片上。

    还好。

    一边,是竭尽全力的导演,和大部分的融情融境。

    一边,是百无聊赖的耗时间,拉不回来。还得随时应付突发状况。

    唉,精彩与惶恐共生,欢喜与惊吓相伴。

    记下这一课,致我的小心脏。

    不相宜之事,难免,莫道。

    花瓣如雨缤纷,解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里的大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kl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