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开关计划的时候,经常有这样一个疑惑。我PR已发布采购,但是采购PO迟迟没有下达。一问原因,资源还没有引入供方,合同未签订,款未付等一堆问题。
深挖根因,主要为产线定制化程度高,物料指定多,下单后才触发寻源,供方引入滞后,时效性差(指定料采购周期25天,其中,寻源→签合同14天/56%,节奏滞后),严重制约交付。除此之外,拉通价值链,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售前端:合同、技术协议签订后客指供方已锁定,信息未传递至后端,供方引入滞后;
2、研发端:预制BOM部分已完成,但未传递供应链,影响合同签订及货源维护;
3、资源链:手工台账、线下对应匹配,工作量大,存漏下、错下;
4、采购端:需求下达后新品无法及时转单,占用采购周期,影响交付。
前文已提及过售研前置,将研发制单前置下单前,通过BOM预制解决研发产能不均衡的问题。纵观整个交付流,除制单滞后外,采购是寻源滞后也是最大的瓶颈。因此,缩短采购周期,对整个交付来说,价值巨大。
至此,这里开始涉及LTC交付流程中的采购业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核心还是将售研前置的的价值最大化,提升到整个LTC链上。重点就在寻源前置,将资源的核心工作寻源、议价、供方引入甚至合同进行前置,流程串改并。
在原流程的基础上(PR→寻源→议价→供方引入→合同→PO),这里可以按场景拆分:
1、标准流程:无预制BOM,将寻源、议价、供方引入前置下单前(无对接单触发至供方引入节点);
2、特殊流程:有预制BOM,将寻源、议价、供方引入、合同前置预制BOM(有对接单触发至预付款状态)。
为确保项目的落地,除流程节点的前置外,这里还有几个变革点:
1、核心元器件清单线下转线上,从源头始发(除SKU外,分投标报价、售前对接两大源头);
2、寻源前置:中标信息单、对接单系统可视,根据指定品牌信息,配套资源库,识别新供方;同步推送对应资源进行供方引入。解决线下人工匹配物料→SRM待办提醒;
3、议价前置:一方面是将预制BOM、关键元器件清单信息(具体到型号、规格)转线,传递到SRM系统,另一方面是提醒资源(OA待办)议价、合同签订和资源维护;
4、管理驱动:设供方引入及时率、合同签订及时率、资源维护及时率、预制BOM及时率、对接单及时率五大评价指标,系统一键取数,可视,通过报表通排监控业务质效。
综上,本项目用一句话总结核心为:打通售前-采购,由售前触发客指供方引入,预制BOM后触发合同、货源维护(根据物料组自动匹配,推送各资源待办),全流程节点可视,过程可追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