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最近喜欢写作,常常我一回家,就把她的“大作”读给我听。
记录几个小场景。
场景1
有一天,中午放学,她风风火火地跑进门。
“妈妈,我路上想到一首诗, 我得赶紧记下来,不然我就忘记了。”
一边说着,一边找笔和本子,记了一会儿,又自言自语道:“第一句是什么来着?”
我在一旁不作声,微笑着,等她写完,读给我听。
......
女儿的诗,不见得要写得多好,但我想一直鼓励她的热情, 让她喜欢写,愿意写,乐在其中。
场景2
前几天晚上,我一进家门,她就说:“妈妈,今天的作业要写一首诗,题目是《秋天的来信》。”
我用简单回应的方式应对,想让她说得更多,“哦!” 并微笑着,望着她。
她嘟着小嘴,说:“ 我还没想好怎么写,待会写完了给你读读。”
“好呀!”
晚饭时,她说要写完才吃。等我都吃好了,她还没来。我想这首诗也写得太长了吧!
正想着,她就拿给我看。透过她的文字,我感受到的是萧瑟、灰暗、还有些伤感的秋天。问她为什么这样写,她说因为更喜欢夏天。
我沉思了一会,还是表达了我的感受,并和她说:“秋天还是丰收的季节,也可以表达更明朗的心境。写太多伤感的文章,自己也会心情不好。“
她说:“不会呀!”
不过,吃了晚饭后,她又重写了一首诗,拿来给我看。
我认真地看了一遍,还是这个题目,结构也差不多,只是改了一些词语。整首诗给人的感受180度大转变。我不由得说:“宝贝,这么快又写一首,而且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想让她在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但又不希望她过于伤感,更不想受我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风格。于是,我说:“你两首都留着,等爸爸出差回来,让爸爸评价一下。”
她笑着点点头。
然后,我接着说:“其实,妈妈真的不懂诗。”
我是真的不懂,也不会写。
场景3
前天中午,她在翻看鲁讯先生的文章,然后和我说:“妈妈,你听这一段。”
她读了经典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读完,她笑着说:“要是我们就会写成 ‘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 。”
然后,她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我问她喜欢看鲁讯先生的文章,她点点头。
我不想多说,想让她自己体会。我只是在感受着她的感受。
场景4
孩子爸出差回来了,晚饭后,我让女儿把她的两首《秋天的来信》都给爸爸看看。
爸爸对女儿的两首诗,都给了正面评价。而且,还回忆自己小时候,写的文章中流露出骄傲的情绪,结果奶奶看了,说不要骄傲之类,等等。
女儿立即说:“和我妈一样,说不要写太多灰暗的感受。”
我说:“看来天下的妈妈都一个样。”
女儿笑了起来,“那我将来有了孩子,是不是也会这样呀?!”
也许吧,希望她可以做个更懂孩子的妈妈。
场景5
今天中午,女儿一进门,就说:“妈妈,太好了,你在家。我写了首诗,读给你听,虽然有点伤感,但我心情一点也没受影响。”
我忍着没笑。
......
看着她成长,陪着她成长,虽然我慢慢老去,但很幸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