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乞讨的猫

作者: luck之神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21:49 被阅读252次

    楼道里时常传来一阵“嗷哦~嗷哦~嗷哦”的声音,用不着猜测,肯定又是那只黄猫来队里索求东西吃。我来学校快三年了,不管是在路旁还是在宿舍楼前,都会遇到这样的野猫,黑的、白的、花的都有,不过像这种正大光明乞讨的还是头一回遇见。这是一只很普通的土猫,大概一两岁的样子,头小臀大,一看就是一只公猫,和乡村里养的家猫差不多,只是脸上稍微有点脏,可能是它每次来都像大佬一样,要吃要喝,所以大伙称它为“猫哥”。猫哥在同龄猫中属于生活条件比较好的,饿了只需要叫唤几声就能得到猫粮,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太阳底下晒晒太阳,悠然自得;天气不好的时候,直接爬上学员叠的被子上,打着呼噜睡大觉。队里储备的猫粮一直被存放在一个角落里,只要它一叫唤,就会有人给它提供猫粮和水。猫哥平时不吵不闹,但饿的时候叫声却很大,无论你在哪间宿舍都能够听见。一旦见到有人经过的时候,就会呆在原地哀求地盯着你,叫唤的频率更快,表现出一副很饿很可怜的样子。等它吃饱喝足后会舔舐舔舐自身的黄毛,然后伸个懒腰一溜烟便没了身影,留下一个空碗和半杯没喝完的水,等过了几个时辰后又来到空碗前开始叫唤。

    像猫哥这样有吃有睡,又能潇洒自如的日子,我想应该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安稳生活,当然也包括我。从小到大,在父母的打拼下,虽然生活条件算不上富裕,但日子还过得去,至少最基础的温饱问题还是能够解决。小时候的自己并没有什么梦想,科学家、宇航员等等都离我太远,读书也只是为了服从于父母。初中毕业前也没什么强烈的爱好,周末或者放假期间想依靠我的主动性去看书学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家里破旧的沙发上,将电视里的频道换来换去,所以学习成绩只能勉强达到及格的边缘。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其实和现在的猫哥差不了多少,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自己被家庭和学校约束着,从未离开过教育的洗礼,这样才没让自己太过于放肆。上了高中之后,慢慢地发觉如果自己再这样混日子过的话,将会离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和人越来越远,外加上父母为了我的学习可以放弃一切的态度,自己不得不开始努力学习。所以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但活着一天比一天累。到了大学,由于训练、考试、聚餐等外界因素以及自身的睡眠问题,生物钟从最开始的早睡早起慢慢变成了晚睡早起或者晚睡晚起。从此,晚上十一点睡,早上七点起,能够舒舒服服的吃个早餐成为了我多年以来的梦想。另外,像我这样的人小时候常被老师和父母问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班级和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为什么其他同学的成绩那么好,而我的成绩那么差?从片面的角度来看,这是在告诫我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甚至要比他们更努力,但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都不一样,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出现差异,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都在撰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只是有的故事很精彩,而有的故事很平淡。所以像猫哥那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它没有接受过教育,不懂得珍惜和感恩,也不具备思考能力,没有考虑过以后如果有一天别人不再提供猫粮,自己还有没有觅食的能力。而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人过着和猫哥一样的生活,大街上四肢健全的乞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抛弃了尊严,依赖于他人的同情心,通过别人的施舍邋遢地生活。

    生活的含义,依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生下来干活。就拿猫哥来说,不可能它一出生就遇上善良的人给它提供食物,而是在它寻找食物的时候别人给它提供了食物,这种嗟来之食能够让它不需要劳动就能够获取食物,导致它沦为了一只乞讨的猫。而人往往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劳动和智慧才能够在这世界上立足,如果丧失了劳动能力和思考能力,迟早将会被社会淘汰。换句话说人和动物一样,都对所处的生活环境依赖性特别强,只要生活环境在短时间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而相对于动物,人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当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时,人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去适应新的环境,一般来说学习能力越强,适应期就越短。然而人普遍更注重于依赖性,就像猫哥有了相对较为舒适的环境,便加强了对外界的依赖,而减少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如今,在这个越来越和谐的社会里,大部分人们处于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却有不少人像猫哥一样,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还不知足,也不会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想着能够得到“嗟来之食”就好,却没有真正考虑过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带来多大贡献。所以在安稳的生活环境下,更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也不要轻易丢弃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身所具备的本领。与其要求他人,不如要求自己;与其被他人操控,不如自己去主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只乞讨的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pp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