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斯罗普被称为被遗忘的国父,长期不为人所重视,没有一本教科书将他列为美国国父,许多人包括大多数美国人甚至不知道有他这样一个人,他即没有精彩非凡的人生,也没有光芒四射的性格,他也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任何尘世的财富,一个傲视群雄的国家,一份富可敌国的宝藏,或者一篇字字珠玑的文章,他只是偏僻荒凉的北美大地上一位默默无闻的州长,过着平凡单调的日子,看着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普通人。如同路边的野花,静悄悄的绽开,无人过问,也无人知晓。最主要的是,他与我们当代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甚至被视为反面的教材,认为他所要建立的是一种专制,愚昧的神权政体,将他视为一颗毒草狠狠地踩进历史的尘泥之中,这就使他更加的默默无闻。但在我们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发现,偏见是如何地扭曲历史,历史又如何在反复曲折中前行。其实温斯罗普是一位真正的上帝使者,他视尘世的荣耀为烟云,功名利禄如尘土,他生命的意义就是对上帝的信仰与建造上帝的山巅之城,他给我们带来清澈,奔腾的甘冽泉水,遮风蔽雨、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而这些正是我们生命所必需的。今天我们称颂华盛顿坚忍卓绝的独立战争,杰弗逊气势磅礴的独立宣言,却忘了无论是华盛顿,还是杰弗逊,他们所饮用的正是温斯罗普开凿的生命之水,正是在他参天大树的树荫下茁壮成长。他是美国大多数宪政的典基者,没有他默默的开拓,大胆的实践,也就没有华盛顿,没有杰弗逊,更没有今天傲然于世界之巅的美利坚合众国。我接下去将仿照古龙小说中的百晓生武器排行榜,根据对美国立国的贡献对美国国父进行排名,而温斯罗普,我认为是美国第一国父,没有他也就没有后来的美国。
温斯罗普1588年出生于英格兰萨福克郡爱德华斯顿的格罗顿庄园,来自一个清教家庭,父亲亚当·温斯罗普,他是一个中等地位的庄园主,乡绅,家里一些土地出租,另一些与则自己与仆人耕种,种植麦子,豌豆等,家里还有一些森林产业及养殖一些牲畜。不仅如此亚当·温斯罗普与许多英格兰乡绅一样对知识充满热爱,喜欢阅读与学习,家里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供镇上人借阅,他还主持自己庄园的法庭,温斯罗普就成长在这样一个书与法律的世界里。 76,当时清教已经深深影响着萨福克郡一带的英格兰东部地区,亚当·温斯罗普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清教徒,温斯罗普从小时候就沉浸在浓厚的清教氛围里,他小时候就阅读了很多父亲收藏的教理问答书,知道圣经的重要意义,知道上帝的话语都收藏在其中,他还经常去教堂聆听牧师的布道,牧师们也经常拜访来家里拜访,父亲与他们的对话使他很小就知道一些教会改革的事, 12岁时他对三位一体的理解比同龄人多很多,这些潜移默化的宗教熏陶对他的影响是终身的。家里虽然不是顶尖的贵族家庭,但也不是一般家庭,许多事诸如农活等不要他干,不过同样有许多事是他必须学的,诸如,骑马,射箭,打猎,开枪,捕鱼等。
16岁时温斯罗普来到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神学,准备成为一名牧师,但一年后他就放弃了学业选择与玛丽结婚。玛丽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结婚后温斯罗普住在Essex郡Great Stambridge镇的岳父家里,虽然生活条件比自己家里优厚,但是他并不觉得愉快,总觉得生活失去了目标。不过在岳父家里他的收获还是颇大的,他接触了岳父公司的一些同事,朋友,知道外面世界的很多知识,诸如,国王詹姆斯一世对清教徒的打压,英格兰已经有人前往北美的弗吉尼亚殖民等。最主要是他认识了Robert Rich,Robert Rich是出身贵族家族,一直在Great Stambridge镇一带推广公理会这种清教信仰,但是却饱受挫折,不过这也使温斯罗普开始真正关注自己内心的信仰,更加投入于从小到大就熟悉的公理会清教信仰中。他发现自己的一些行为与信仰相冲突,于是他放弃了原本喜欢的打猎,因为良心上过不去,更担心受伤的良心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打猎不只是他唯一的反思,他还反思自己的其他一些行为,包括饮食,他不再一餐中吃两条鱼了,因为清教徒认为根据圣经饮食应多样化。他还认为真正的基督徒不应沉湎于娱乐,更不应热衷于打牌,但是他住在岳父家里,很多事并不是他说了算,这些想法还经常引来与妻子,岳父的冲突,所以说他早年的婚姻生活并不快乐。
但是这些行为上的改进并没有给他带来内心的安宁与幸福,因为根据清教徒的普遍认识,认为由于破坏了上帝的契约,人是有原罪的,只有重新完全遵从于上帝,遵从于与上帝的契约,才能得到安宁,幸福,否则将继续遭到谴责,遭受痛苦的折磨。不过清教徒还认为上帝拣选一些人成为选民,大审判时将进入天堂,这些人虽然有时一开始并不虔诚,但是却可以得到上帝的恩宠,获得对上帝的坚定信仰,他们也将感受到惊心动魄的信仰转变之旅,而人的善行是无法改变上帝选择的,否则就无法显示出上帝的伟大,这就是加尔文著名的预定论,也是清教徒的基本教义。像所有接受加尔文预定论的清教徒一样,温斯罗普第一件事就是怀疑自己是否在选民之列?由于所有的外在行为都不能确认自己被拣选,也就是不打猎或者不打牌这些行为都无法保证自己被拣选,所以他一直担心自己不被上帝拣选而无法安宁幸福。我们论述过克伦威尔也曾有过从怀疑到确认被拣选的一些刻骨铭心的体验,我们从许多著作与日记中发现,这种体验在许多清教徒身上都出现过,温斯罗普也同样经历了这种被拣选的体验。1612年的1月的一天,温斯罗普梦到自己与上帝在一起,上帝告诉他已经赦免了他的罪,他流了很多泪感谢上帝的爱,恩宠,沉浸在与上帝一起的幸福甜蜜中,极端的恩爱在心灵深处洋溢飘荡,温斯罗普有一种与上帝结婚的感觉。这不是最后一次温斯罗普感觉到上帝的爱,恩宠,之后还有多次出现过这种体验,他一直认为这就是被上帝拣选的启示,是上帝一次次给他信心,力量。他发现自己对信仰的全身心投入是与妻子玛丽早期生活不美满的原因,玛丽对基督教的信仰并不虔诚,他一直想引导她,但是玛丽总是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甚至引来夫妻之间的不和争吵,但是最后温斯罗普还是打开了玛丽的心灵,让她体会到上帝的爱,伟大,使她真正接受了基督教,自然温思罗普认为这是上帝的杰作。
作为一名真正的清教徒难度是很大的,不只内心深处有这种被上帝拣选的感觉,而且还必须发自内心地经常行善,将行善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中,否则有坠入唯信论与阿米尼主义这二个极端的危险。唯信论认为应当完全在内心的推动下行事,即使有时这些推动与圣经是不相符的,由于唯信论没有被上帝拣选的感觉,所以他们并不完全相信上帝与圣经,而阿米尼主义又是另一种情形,夸大了外在行为与内在牺牲的作用,认为只有牺牲才能获得拯救,有时会刻板地依据圣经,给人以虚伪的感觉。于是不少人由于害怕阿米尼主义而陷入唯信论,或因为拒绝唯信论而进入阿米尼主义,而这两者都会被清教徒认为是异端而遭受谴责,所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清教徒难度还是颇大的。由于温斯罗普全身心的投入,极其的虔诚,即有被拣选的体验,又能完全是发自内心地行善,处处表现出兄弟之爱,宽厚,仁慈,所以尽管早年的婚姻生活及所谓世俗的前程并不顺利,但是温斯罗普内心是平静安宁的,处于一种真正幸福的状态,他也收获了好名声,得到社会的肯定。
1609年9月,温斯罗普开始主持格罗顿庄园的庄园法庭,庄园法庭主要处理租户之间的纠纷,以及他们的一些权利,土地的转让等琐碎的事务。庄园法庭一般由领主或者他的管家主持召开,温斯罗普作为领主的长子自然有权利主持这种庄园法庭会议。1615年,温斯罗普被任命为萨克郡的治安法官,负责格罗顿庄园一带的具体事务。治安法官是英格兰一个古老的职位,它是一个没有俸禄的自愿职位,许多绅士通过它来展示自己身份,也是许多有志青年的踏入政坛的开始,他们一般从村镇,庄园的乡绅中产生,但是也没有什么严格的选举程序,主要根据他们在社会上口碑。治安法官主要协助国王的巡回法官审理案件,当时国王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划分成七个巡回区,国王任命的巡回法庭法官一年四次代表国王来到各地审理案件,但是他们审理一般是重大案件,一般轻罪,小案件则由这些治安法官审理,。治安法官还负责筹集钱物用于照顾穷人,孤儿,看护青少年的成长,维护道路,桥梁,选择任命每个村的警官,发放酒店,旅馆的牌照,甄选陪审团成员等,可以说几乎囊括了当代政府在民事方面的所有行为,所以说治安法的责任还是很重的,地位也是很崇高的。从1615年到1627年,长达十二年温斯罗普一直担任萨福克郡的治安法官,有着丰富的行政经验,熟悉英格兰政府的结构与运作流程,这些都为温斯罗普在马萨诸塞的宪政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不过温斯罗普没有想到正是以他为纽带,将英格兰几百年来在议会领导下通过各级法院的法制,以及通过治安法官等无薪地方政府官员进行治理的优良传统注入北美殖民地,与清教的圣人之治结合成功建造了上帝的山巅之城。
治安法官的地位使温斯罗普成为地方的头面人物,治安会议期间他与其他法官一起处理郡里的重大事务,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些也使温思罗普能从更高的角度审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在担任治安法官的这十二年期间,温思罗普经历了无数的事,也接受了无数的考验,获得无数的经验,老一代官员死去,新一代替补上来,人类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不过由于清教信仰的不断恶化,以温思罗普作为一个清教徒的角度来看,总体环境是越来越差了。治安法官在英格兰人心目中地位崇高,在清教徒心目中更是以上帝警长的身份存在,他们的作用就是弘扬上帝的荣耀,传播上帝的福音,保卫教堂,社区的安全,一个好的警长必须是有经验的,智慧的,还必须有工作热情,坚韧,勇敢,仁慈,这些使警长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形象,所以温思罗普也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警长这个职务?他说,“我一定要让自己的嘴,眼睛,耳朵远离虚荣。” “我将使自己成为一个最好的祈祷者,最好的思考者,” 他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警官。” 温斯罗普还发誓将利用自己的权力保护这片清教社区,维护清教徒在这一带的利益。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上帝警长,温斯罗普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无论如何都尽量使自己沉浸在基督的怀抱中。他每天上午都是在祈祷,敬拜与上帝交流,等待他的召唤中渡过,中午饭后处理一小时世俗的事务,然后拜访他的邻居,接着就是研究圣经。他发现抵御撒旦诱惑的最好方式就是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谨防个人的自傲与虚荣,他说,“世俗快乐曾经俘虏我,后来由于信仰逐渐厌恶这些,不过这些诱惑经常反复出现,极力诱使自己再次成为享乐的奴隶。我只有通过经常前往教会礼拜,经常祷告来摆脱这些,但是要彻底摆脱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人的原罪,你必须时刻保持警醒,随时准备战斗,并且能够随时投入战斗。”他也在当时一些清教牧师的著作中寻求力量,校正自己的行为,他说,“紧随上帝随时等待他的召唤,时刻警惕内心的各种享乐诱惑,紧随上帝的人是最甜蜜的,就能处于尘世的天堂中。”他还说“我确信上帝来到心中,在祈祷时,在思考时,在履行责任时,所以我要经常做能让上帝处于自己心中的事,我为自己曾经被诱惑而背离主感到无比痛苦。”
但是人类是带着原罪来地球赎罪,磨难的,不可能时时处于紧随上帝的幸福状态中,很快地又会陷入与享乐诱惑搏斗的痛苦中,只有不断地信仰,不断地行动才可能使自己时常处于最接近天堂的境界。但是温斯罗普确信自己能够战胜这些诱惑,能够从信仰,行动中获得宁静与幸福,无需如常人一般从世俗生活中隐退,他反而是更积极地投入社会生活中,他认为反正总是要不断地接受各种诱惑的挑战,只要你活着就无处可逃,逃避还不如接受挑战并战胜它,这样才刺激,所以挑战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战胜诱惑完成挑战则是上帝赐予的最大快乐。他认为警长这一职务能接受到最大挑战,因为作为警长时时会受周围人的影响,时时会收到各种最大的诱惑,所以能够胜任它的话也是最刺激,最幸福的事。
这里花费如此巨大的笔墨来描写温思罗普的信仰之路,内心世界,是希望从具体,微观的个人经历角度阐明本书的主要观点,信仰决定西方历史,决定了历史进程。因为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世界,总是在寻找幸福,寻求永生,永恒,而作为一名基督徒,清教徒,选民,追索到最后总是发现与上帝在一起是最甜蜜,最幸福的事,也就注定他们必须以上帝的话,以圣经作为行动的纲领,行动的指南,所以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也就与世俗社会完全二样,在世俗社会看来一些完全是荒唐迷信,愚昧落后的迷信行为,他们却认为是圣经的指示,是人间正道。于是他们就在信仰的支撑下沿着圣经指示的人间正道一路走下去,没想到来到了一片鲜花满园,绿水环绕的天堂世界,一个东方人无法想象的信仰带来的世界。
本书公众号也叫《西方文明的历程》,搜索即可得出,扫描文章顶上的二维码亦可,通过公众号有排版的阅读应该会更加轻松,愉快,而且有目录可以更好地查找章节,希望大家踊跃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