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经由媒体曝光的“北大女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一位北大法学院大三学生,于今年10月9日服药自杀陷入昏迷后未再醒来,一个多月前,她已被医生宣布“脑死亡”。
根据报道中女孩母亲的陈述,以及后续曝光的聊天记录来看,这场悲剧的发生可能与女孩经历的一段“不寻常”的恋爱关系有关:
在这段关系中,与女孩交往的高一级学长曾介意她“不是处女”。最开始,当男方强调“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东西”时,女孩还能给予明确反驳:“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我的将来”。
“煤气灯效应”:以爱之名予以情感暴力和精神控制但不久之后,她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开始陷入自我否定。她和朋友的聊天中提到,“自己跟男方在一起已经不是因为开心,而是因为害怕”。在与男方的对话中也提到,“我想让你远离我这种垃圾,我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女孩”。
在朋友的眼里,女孩已经从一个拥有健康人生观和恋爱观的独立现代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容易产生罪恶感和自我厌恶的“小女人”。女孩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成这样:“我自己都害怕了,我已经不是我了,我已经不为自己活着了”。
交往过程中,男方还曾向女孩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等要求。
轻生前,女孩给男方发微信时说:“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女孩最后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微博写着:“我命由天不由我”
在各种讨论中,除了为受害者感到惋惜,也有很多人发出类似的言论:“这女生本身也有问题”“她都是北大高材生了,碰到这种事,怎么还会采取这么极端的处理方法呢?”“谁让她发现问题不早分手!”“一个巴掌拍不响”……
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之后,除了对这场“扭曲关系”的猎奇和质疑,和对“女孩应该要洁身自爱”及“女孩婚前应不应该同居”等作了讨论,其实我们了解到的只是遍面,不够客观,但也有人关注到这场关系中隐匿的精神控制和精神暴力“煤气灯效应”。
你怎么没告诉过我? 我和你说过!
小心心理学的“煤气灯”效应!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
每当你想指责他/她,
他都会告诉你 “你太敏感了”,
“你记错了” ,“我以前和你说过”
...
心理学上,
你可能碰到了“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以爱之名予以情感暴力和精神控制什么是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来源于一部1940年的黑色悬疑电影《Gaslight(煤气灯)》
《Gaslight(煤气灯)》主要讲诉了少女宝拉因为姑妈的意外身亡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青年安东为了谋取宝拉的遗产,先是向宝拉求爱确定关系,其后用尽各种方法企图把宝拉逼疯。
男主角操纵家里的煤气灯光,给女主制造假象。当女主举报时,他坚持女主产生了幻觉,于是女主开始怀疑自己,一步步被旁人认为是精神病人,后将她送进精神病院,从而获得宝拉的巨额财产。
“煤气灯效应”:以爱之名予以情感暴力和精神控制例如:
安东对所有的仆人说,宝拉生病了,而且暗示宝拉是“精神”有问题;
安东故意交给宝拉一些小东西,让她“收好”,但不久他又偷偷将这些东西再藏起来,然后质问宝拉它们去了哪里;
安东将家中的煤气灯调得忽明忽暗,让宝拉以为自己出现幻觉。
后来,“煤气灯”指代一种心理操纵的手法。如果你置身其中很难察觉,更难处理。
“煤气灯效应”又叫认知否定,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而进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脑。
操控者通过长期将虚假、片面或欺骗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从而使受害者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最后达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为。
“煤气灯效应”:以爱之名予以情感暴力和精神控制想想你是否也听过、或曾说过这样的话——
“你很马虎,数学也不行。”
“你可不可以不要疑神疑鬼的了?你想多了,我和她什么都没有。”
“你的腿好粗啊,真是个小胖子。”
“你要是爱我的话当然就该做出这些改变啊,不然你就是不爱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可是我是你的男/女朋友啊,你难道不应该xxx/xx吗?”
“你脾气太差了,除了我没人受得了你。”
一旦这些话从身边人的口中听得多了,人们便会在潜意识中开始相信——我永远也学不会数学;我的疑心病太重了,这是在主动破坏我们良好的关系;我又胖又丑,要把腿上的肉肉遮起来才能见人;我在感情中做得不够好,我是一个差劲/失败的人;没有人会喜欢我……
虽然说以上现象并不一定出自主动的“煤气灯操纵”,但是,隐藏在这些话背后的,就存在着操控者想要改变你,使你顺从的意图。
你的负面情绪便来自于这些,外界只因一时的判断就为你贴上的标签。它们有失偏颇,但又影响深远。
建设性的批评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而持续的、负面的批判会严重打击人的自信心。
当一个人本身就不够自信时,他/她就更容易被这些标签所影响、被打击,一蹶不振,甚至开始不断心理暗示自己——我放弃改变了,这就是真正的我。
“煤气灯效应”:以爱之名予以情感暴力和精神控制邻居小楠就是个受害者,刚结婚时被以家庭为重,要求辞职在家。
丈夫十分不信任她,尽管她没有一个男性朋友。偶而她想和朋友出去吃饭,她丈夫都会说她贪吃贪玩,不像一个家庭主妇。
丈夫帮她换了手机,切断了她与朋友的联系,说是为了帮她戒掉那些浪费时间的社交。
丈夫不给她管钱,理由是说小楠太年轻了,对理财没概念,然后贴心地说,都是夫妻,若需要钱就尽管向他要。
穿新衣服,丈夫会打击说,丑死了什么眼光。
看电视时大笑,丈夫会说笑什么鬼,疯疯颠颠的。
小楠喜欢看书,丈夫会说,就你认识的几字就学人家看书,装什么装,先跟着我学会做人吧。
丈夫还会经常说,她得又丑,脾气又差,娘家穷又没文化,能嫁给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小楠透露想出去找工作,丈夫坚决反对说:什么都不懂,你能做什么,就这个家你都不能打理好,还说想工作。即便找到了工作,也没能力做下去,既然明知自己不行,何必去自找苦吃呢!
不能独自外出吃饭,不能回娘家,身上的钱不能超过三百元,更不能出去工作。
小楠不能对着丈夫诉苦,也不能埋怨,只能感恩,要感恩他取了一无是处的小楠。
最后小楠变得严重抑郁,每天都过得像行尸走肉,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废人,觉得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毫无价值,在生活里找不到任何意义任何希望,只盼望着时间快点过,自己快点老然后死去。
“煤气灯效应”:以爱之名予以情感暴力和精神控制“煤气灯效应”的著名研究
美国耶鲁大学的情商中心副主任、精神分析学家罗宾·斯特恩,曾出版过一本书叫《煤气灯效应:隐蔽的控制你生活》,书里说:
“对方的目标就是说服你,说你记错了,你误解了,给你制造疑问,让你脆弱,这是一种让你的意识处于不稳定的手法。”
哈佛医学院讲师、《反思自恋:认识和应对自恋者的秘密》的作者、心理学家克雷格•马尔金(Craig Malkin):“Gaslighting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感虐待形式,因为它会削弱你的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段恋爱关系都可能发生煤气灯效应,比如你的另一半想推卸责任,或者掩盖不好的事情(外遇或别的错事)。
煤气灯男人的惯用伎俩:
第一阶段,不安发生:吵架、冲突、交流障碍
第二阶段,暴力发生:言语攻击、身体暴力
第三阶段,和解:开始找借口,道歉并责备受害者,“你也有错”“一个巴掌拍不响” “事情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你不要太夸张好不好?”
第四个阶段,暴力过后的“蜜月期”:特别温柔 “他是生气了才会口不择言,不小心推(打)你,下手不是故意那么重的,以后不会再这样,他还是最爱你的”。
“煤气灯效应”:以爱之名予以情感暴力和精神控制操控者的表现:
很坚决地说服你,让你觉得自己错了
当你不接受ta的“事实”时,ta会表达出攻击性的态度
擅于扭曲事实,让你“迷失”在ta的逻辑漩涡里
让身边的人孤立你,或让你脱离身边的朋友
和你建立依赖共生关系
受害者的感受:
1、你总觉得ta说得不对,可又无法表达哪里不对
2、慢慢会变得怀疑自己,不知是否该相信自己的记忆
3、你感觉总被对方很固执地带向他所预期的方向
4、经常要到事情结束后,你可能才发觉ta的不对劲
要留心三类人!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马尔金说,这3类人格最可能制造煤气灯效应:
1.自恋的人:沉迷于自己的特殊和完美,一旦现实和想象不符,他们就会做一些事情让你觉得是你的记忆不正确。
2.施虐、家暴的人
3.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冷静而巧妙地操纵。这类一般童年有特殊经历,惯用操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佛罗里达州的执业心理学家托尼·费雷蒂(Tony Ferretti)、《爱之战》一书的作者说,“煤气灯效应的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权力和控制,他们这么做实质上是在转移自己的深层不安全感。
“煤气灯效应”:以爱之名予以情感暴力和精神控制请记住:
任何以爱的名义操控和践踏都是慌言。
爱你的人只会鼓励你,支持你,而不是一味的打压你。
当你感觉到不妥的时候就是不对了。
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保持“察觉力”,在很多时候,可能坚信自己更重要。
要丰富自己的社交圈,不要过分依赖于某个人。
要适当地走出去,不要让自己困在一个小天地中而迷失了自我。
要勇于判断真假,勇于质疑对方和坚持自我。
最后,健康的亲密关系永远建立在爱、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不要被“爱”操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