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78419/be0cc46396529346.jpg)
最近听到一句比较震撼我的话,你一定要按照你想的去活,否则你迟早会像活得去想。
然而细细一想,其实要按照我们想的去活,是分阶段进行的。在职业的生存期阶段,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可以变成先按照你活得去想,再按照你想的去活。
因为按照你想的去活,绝不是任性的做自己,而是一步步坚定的践行自己的目标。
盘子是我的终身级好闺蜜。如今已是自营企业的法人代表和运营经理。在毕业的前几年,盘子在偏僻的工厂一呆就是三年。后来再跳槽,凭借许多人都不会的成本核算和扎实的财务实践经验和某一财务总监一起做事,月收入翻了4倍。
因为她一开始就笃定在那个工厂要学到一点真本领再走。而不是用跳槽来给自己的薪资加码。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蓄能。
在生涯规划咨询中,我看到不少来询者是这样的状态。他们很聪明,也知道自己的目标,但是往往在工作中,过度嫌弃自己的工作,又或者因为自己目标太大,无从下手,徒生出许多想法久久不行动而使自己越来越焦虑。不得不说,这些确实是很多职场人的限制性信念。
王洋,是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来询者。他很清楚的告诉我未来自己一定要创业。在过往的工作经验中,曾经经历了互联网创业失败,后来在互联网公司任产品经理。如今处于离职的状态。我问王洋他的目标是什么,他清晰的列出了两个方向,留学咨询+生涯规划, 以及生涯规划线上论坛和社群,希望自己能够从事相关工作。
在应对目标的具体行动上,王洋说目前还没投简历,也不知道这个领域都有哪些企业。然后我的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目前适合这些岗位吗? 让王洋陷入了思考。
所谓的适合,不是你觉得这个行业适合你,这个是你的目标和方向就结了。你还需要考虑企业是否也觉得你适合。完全没有接触过留学并具备生涯规划工作经验的候选人,一定是企业不会优先考虑的。那么你在这个岗位上的胜算就显得很小。
按照我们想的去活,是结合了自己的目标和外界对自我的能力认可的基础上的。它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在还没有资本谈选择的时候,远远没有到按照自己想的去活这个层次。首先是解决自己的职业第一阶段生存期的重大问题,先活下来,才能有选择的想。就像我的朋友盘子,他毕业的前几年,选择了在一个企业深耕,学到本领之后,身价翻了几倍。
接着我又和王洋谈了之前的那份工作,是从事互联网产品经理职位。王洋认为,之前的工作虽然是互联网,是产品经理,但是更多是执行层面的,而自己更擅长从0到1的项目,所以不感兴趣。
这背后的深层次信念是“我希望工作能满足我所有的人生追寻”。可是如果我们想一想自己目前拥有的资源,就知道不是你想就能满足的。而且在一份工作中,做得时间久才有机会接触到更高一层的任务,你若不能等而选择不断的跳槽也就失去了沉淀自己的机会。
要想活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职业的生存期,更多的是按照活的去想,踏踏实实的锻炼好基本功,未来才有机会按照想的去活。
最后补充一句,有一类人是不存在职业生存期的,一上来就直接跳到职业发展期,比如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你懂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