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拿起《互助与自足》这本书来读。
说来也是一段很有趣的历程。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校对,所以重点是在校对文字,遇到与我的审美契合富有诗意的段落会重复看几遍,对不理解的段落,就囫囵吞枣地审视字词了。虽然如此,但我还是能确定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当然,多年以后,我还是明白了为什么当时的我也只是看懂了一点点而已,因为这本关于人类的生存,关于文化、法与经济的著作是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来立论的,是以理性中不乏诗意的叙事风格来解说的。那时的我一直是享受着命运的“恩宠”,还没有窥得作为个体的人在复杂的尘世中生存的全貌,还不知道生存的本质是什么,更惶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了。
一次,在学校南门的“万圣书园”,偶遇一位同学,说:好巧!我刚就看到你了!我有些讶异,不知何事。同学接着说:我看到江老师新出的书了,上面有你的名字。于是带我走到一个书架前,取下书,翻到一页,说:你看!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好羡慕你啊!这多有成就感!
当时的我正疲于应对各种考试,所以校对之后就搁置了。
再想起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一个商科学院待了几年,那时每天忙于应对我并不擅长的管理事务,还当着100多位学生的辅导员,师资不足的时候又要兼课,印象中我的手机从早上5点到凌晨1点都有可能响起。忙乱了数年之后,忽然感觉到思维有些变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剥离中关键要素了。大概沉浸在尘世琐事的人可能才会更加深刻体验到在象牙塔阅读思考和写作的乐趣吧。于是我又开始读《互助与自足》这本书,一般是在地铁里,或者是睡前读上几页。这时候读,发现了更多的精彩段落,尤其是对经济和商业有了新的理解。
每每看到精彩处,我就不禁感慨,以前在美丽的校园里,没有杂事侵扰时,为什么就没有读懂呢?看来生活就是这样的存在,越嘈杂的地方越能体会到静谧的可贵,越纠缠的地方越能体会到空灵的美妙。上天安排我们不断地体验失去,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于是我理解了感恩,理解了透过冰山的一角看到冰山之下更庞大的存在。
《互助与自足》在“经济卷”中论述了大功利生存解释,很精彩。
大功利生存解释的过程并没有完结。它给人类带来了财富、享受、快乐、幸福、现代文明和文化、精神的充分自足。只是,所有这些还不是大功利解释的全部后果。几乎从一登场以来,它也等值地给人类带来了危机、困惑。与创造给了我们空前的希望一样,也等效地给我们制造了麻烦。
大功利的生存解释曾经是为了补救或消除小功利——农业、畜牧业、商业行为的诸多遗憾,而在高级意义上表现出来的文化过程。然而,在弥补了小功利解释的诸遗憾之后,我们仍没有摆脱遗憾的纠缠,甚至,我们的遗憾更多,更令人沮丧。也许我们可以从宿命论的角度来讨论这类问题。不过,我更乐意从体变相养用显、互助自足的立场上认为,一切都是过程。所谓遗憾是表示我们的欲求没有获得完满的答案,而快乐则是我们的需求获得了落实。事实上,人类的需求又恰恰来源于遗憾——对现状的不满便导致追求。这表明,如果没有遣憾、缺失、不安的负面环境和心理逆态,我们便无法作出更多、更深刻、更广泛的探索、思考、实践,因而也无法满足体变相养用显、互助自足之过程的必然要求。那样,没有充分自足或自觉不完满的我们就要被过程所湮没,而不是相反,我们在参与过程。
大功利的生存解释差不多从它一开始呈显就给人类带来了麻烦。早期的麻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率先进行大功利生存行为的地区,是以其野蛮、残酷的方式——海盗或航海探险、殖民地、盗窃黄金、奴隶贸易——进行着大功利革命所必需的财富的积累。这些不理智的政治革命行为导致了世界性的不安全、不稳定,反过来也冲击着发达的社会,穷国与富国的矛盾日益加剧。
第二,早期工业行为对农业的无情摧残,导致了像英国18世纪乡村那样的普遍赤贫和农民对工业的反抗。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都经受过这样的痛苦,至今仍然是全球性的不幸中的问题之一。
第三,资本所有者对无产者的劳动剥削,直接诱发了最近几百年的巨大阶级对抗。最先是劳动者的阶级状况严重不佳和由之而来的经济要求。
到目前为止,人类中还没有产生这样的一种集团,它可以不为自己谋私利。有一种人可以归之此类,如孔子、老子、孟子、苏格拉底、朱子、王阳明、康德等人,奈何他们不是同时空的人物,只是人类中的优秀份子。说他们不为自己的集团或个人谋私利,是我们研究他们以后所得出的学术结论,并不是他们曾这样宣布过。这更加表明,人类的事情,尤其是它的不幸和危机要靠人类全体的互助与合作,而不可能依赖某个特殊集团来拯救。所以人类整同构的和谐互助关系是一切未来的先决条件。
我们刚刚呈显出的这种同构的雏形已经遭遇了太多的挫折,人类已付出了巨量的代价,至今痛苦尚未消除。我们本应做得更好,却被我们的漫不经心错过了机会。人类不幸的童年和前途未卜的可能是否能唤起我们的共识和做人的自尊,是否能消弥长久以来无谓、无知的内部争斗、对抗,并没有获得最后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