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的暑假期间在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做实验,验证了我的全脑速读记忆课程的有效性和简便性之后,我就开始了传播这个课程的艰难历程,用筚路蓝缕和艰苦卓绝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到现在,已经快四分之一世纪了,二十四五年的时间,对历史长河来讲,只是其中的点滴瞬间,但是对人生百年来讲,确实是非常漫长的了。
这期间,有困难,也有收获;有陷阱,也有坦途;有波折,也有平顺;有阴谋,也有奖励……但是,最多的是兴奋、喜悦和幸福。
每当看见那些每分钟只能阅读二三百字,最多也就五六百字的普通人,在我的引领下用几天(20-30小时)的时间就达到每分钟两三千字,甚至每分钟12000字的时候;每当看见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在自己的本子上奋笔疾书,默写的结果和原文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每当听见他们或者家长发自内心地对我表示肯定、赞扬和感谢,惊呼“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这怎么可能?”的时候,就是我最兴奋、最喜悦和最幸福的时候。
快速阅读时,不管是每分钟几千字,还是每分钟几万字,都必须看一遍理解记忆率60%以上才算合格,这是比精读还要高的要求。精读虽然要求理解记忆率要达到80%以上,甚至100%,但是它可以反复地、不限次数地看很多遍。如果跟快速阅读一样要求只看一遍,精读反而不及快速阅读的理解记忆率高!为什么?因为精读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相当于把一块砖粉碎成了粉末,回归一盘散沙。是一块砖好处理,还是一盘散沙好处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那些没有经过考察和研究,就断然否定了快速阅读的所谓专家学者,都是犯了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都是在用精读的标准来衡量与评价快速阅读,就像用竹篮打水、用尺来量重量一样的幼稚可笑。飞机和汽车都是交通工具,能用飞机的标准来衡量与评价汽车,或者用汽车的标准来衡量与评价飞机吗?显然,两者无论怎么做都是错误的。
这二十四五年来,全国各地的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带着怀疑的目光,带着审慎的态度,带着打假的善良目的和揭露伪科学的崇高愿望,走进我的课堂之后,无不被课堂上严肃的训练氛围和学员们的课堂作业成绩而折服,纷纷撰写出了客观公允的报道。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就是他们的心血和劳动的结晶,我按照发表的时间先后为序进行编排。由于个人能力所限,收录在这里的将近150篇,仅仅是我搜集到的。可能我没有搜集到的会更多些,如果读者朋友有知道的,可以提供线索或帮助搜集补充,谢谢!
我今年66周岁了,还继续站在讲台上,不是我割舍不掉,而是还没有能超过我和取代我的人。一个老师,20多年没有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这不是我的骄傲,而是我的无能和悲哀!用宿命论的角度来看,就是我命里注定还要继续讲课。好在身体还行,还没有吃不消的感觉。
更主要的是,在当今这样信息爆炸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阅读能力,就是看得快、抓得准、记得牢的能力,是其精神生产力的基础要素。谁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谁就发展的快,谁就应变能力强,谁就能引领经济发展的潮流。
这一点,在韩国体现的最充分:要地盘,她不大;要人口,她不多;要资源,她不丰富;要区位优势,她也基本不具备。但是,她却是当今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创意经济领域的排头兵!美国、欧洲和日本都赶不上她,中国的差距就更大了。为什么?
作为研究快速阅读的专家,我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找到了答案。
1980年,金龙镇先生推出了他的《新生活速读术》(教材和配套的磁带);1981年,韩国教育部就认可将其纳入中小学课程,并且有配套措施:中小学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如果还能教这种课程,就把津贴加一倍。
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津贴加一倍?所以,首先在中小学教师中就形成了一个学习高潮。他们学会了,转过身就教给了自己的学生。因此,韩国的快速阅读的普及率是最高的。
我们假设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5岁,他们在这个年龄掌握了看得快、抓得准、记得牢的能力。那么,到十六七年之后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年龄正在三十二岁上下。大家知道,这个年龄段的人,正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
那次金融危机,韩国是遭受摧残最严重的国家,国库在一夜之间就归零了,害得韩国的女人走上街头捐献出自己的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用来填补国库的亏空。这一举动,令全世界的人们对韩国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没过几年,这次金融危机的阴影在韩国就看不到了。他们是最先摆脱这场危机的国家,为什么?因为,他们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们都能看得快、抓得准、记得牢,由此带来的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必然大大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
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好像跟韩国关系不大,我们没有看见他们受到太大的影响,为什么?因为,他们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们都能看得快、抓得准、记得牢,由此带来的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必然大大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
最近几年,在最考验人类的智慧的经济领域——创意经济中,韩国是不容置疑的独领风骚,为什么?因为,他们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们都能看得快、抓得准、记得牢,由此带来的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必然大大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
创意,必须首先知道别人做了什么,必须首先知道哪里有空白,然后才能选准自己的方向,才能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没有海量的、迅速的、及时的阅读,怎么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快速阅读能力是创意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一个掌握了其中奥秘的人,我有责任继续为提高中国人的阅读能力而奉献绵薄之力!这就是我在“奔七的年龄”还站在讲台上的根本原因。这个目标不达成,我死不瞑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