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施舍的艺术

施舍的艺术

作者: 谭家屋里 | 来源:发表于2024-09-21 11:17 被阅读0次

    早上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很受启发的视频,说的是作者在国外一名牌大学戏剧班当助教,戏剧教授对待班上一名同学的做法让她颇受教育,印象深刻。

    班上有一个孩子,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神游的后果是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讲授和课程安排,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常常是一脸懵逼。一般人看来,这个孩子自然是所谓的差生了,上课开小差,成绩不好,融入不了班级,不受同学们喜欢,自然也不受老师待见。

    教授让作者去找孩子聊一聊,自然要求这种聊天是随意性的、任意性的,绝不是审问,绝不是刑讯逼供。因为教授觉得这背后肯定有其原因在,要么是孩子来自某个遥远的国家,听不懂英语。要么孩子是某方面的天才,比如说运动、音乐、数学,却唯独对戏剧是绝缘体。

    作者果然就去和孩子聊聊天了,结果她发现孩子并非听不懂外语,也不是其他方面的天才,只是他擅长于用笔或电脑进行记述、计算,也就是笔头学习,但却不擅长“听”课,而这在戏剧学习中听是常态。

    得知这一情况后,教授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想让分神的孩子边听课边玩指尖陀螺,这样可以帮他分散一部分身体内的能量,集中注意力到老师的讲述上面来。作者说那我马上去给他买一个。不料教授却告诉她,不是给他买一个,是给所有的学生各买一个。之所以这样,是为了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那个被重点针对的人,是大家眼中有问题的人。

    于是下次教授的课堂上,那个孩子再一次分起神来时。这时候教授说,我觉得大家上课可能有点累了,我们给大家买了指尖陀螺,如果你觉得有点集中不了注意力,请上台来拿一个下去,这个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那个分神的孩子上台拿了一个,事实证明,有了指尖陀螺的帮助,孩子后来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视频告诉我们,对待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成长问题,不要着急去下结论,做定性。要分析背后的原因,要努力去调整不利的环境,而不是去改变孩子本身。同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用对方式方法,要润物细无声,而不是暴风骤雨、针锋相对。

    清初的唐甄在《善施》中说到过施舍的艺术,说的是“君子之处贫士,惠非难,不慢为难。”对待穷人,不轻慢方为善施,自然也是最难的。【唐甄曾自述:吾少不知学,四十而后志于学。窃闻圣人之道而略知圣人治天下之法,勤于诵读,笃于筹策。鸡鸣而起,夜分而寝。他又言:不忧世之不我知,而忧天下之民不遂其生。郁结于中,不可以发,发而为言。】

    国内有一位教授曾针对学校的“扶贫计划”,也曾说过,我无法设身处地地体验学校“贫困生”的感受,只是怕那种大张旗鼓的宣传,公布其名单甚至照片,正包含着“慢”。我总以为有更好的办法,顾及到受惠者的尊严。

    是的,对待孩子,对待学生,总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有“善施”的艺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施舍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bz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