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457565/ef3d71aaa5031b30.jpg)
朋友小L,10多年前大学毕业即进入了一家行政编制单位,福利很好。小L满足之余,还有一种优越感。最近却告诉我,这份工作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幸福感,并不总是与收入成正比。职业倦怠,常常在日复一日的“安逸”中悄然而至。在《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这本书中说道:“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态,这是因为缺少梦想,缺少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和目标,缺少一件让自己热爱的事情。”如果青少年时期没有过追寻梦想的体验,那么成年后即使可以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却可能会依然停留在“没有梦想”的状态,“焦虑而无所适从”。
在孩子的青少年时代,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书中给出了三个锦囊:
锦囊1:
有梦想,就不会倦怠。
梦想不是空想,而是一种能力。很多人没有梦想,大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够不着,不敢想,也不去体验,干脆就放弃了对梦想的探寻。书中提到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有感兴趣的领域,有热爱的方向,但在一次次被打击被忽略,被掐灭之后,不仅仅扼杀了梦想,还扼杀了追寻梦想的能力”。
琪琪从小就不爱动手,生活上有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陪着一起完成,并且是琪琪给妈妈打下手,做一些简单的剪和贴的工作。在“动手”方面的探索不足,琪琪缺少了这方面成功的经验,一遇到要动手的活,她常常不太愿意做。现在上小学六年级的琪琪,有一天告诉妈妈:“今天我学会折星星了。”原来那天她的好朋友教她折星星,小小的、胖鼓鼓的星星。妈妈想:“这或许是一个梦想的小火苗。”于是同意了给她买一些折星星的彩纸,鼓励她继续“玩”。“成功的”折纸经历,必然会提升孩子的信心,在学习折纸的过程中,也练出了技能。信心和技能,都会成为梦想的能力,让孩子进入自我探寻梦想的状态。梦想不是空想,而是有迹可循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57565/90dd533abc7064a1.jpg)
锦囊2:
闪亮的榜样,成为梦想引路人。
“在榜样身上,孩子不仅会看到一个职业未来的样子,更会看到一种生命的状态,向上、向善、向美之心被激发,梦想自然也会萌芽。”
书中分享了一个故事:瑶瑶的芭蕾梦。这个故事也是琪琪学习芭蕾舞的一个成长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梦想是有可能会变化的。当琪琪发现兴趣和专业之间的差异,了解了专业舞蹈演员这个职业的能力要求,便重新思考自己当初的梦想。但不变的是,榜样谭元元的精神,像一道光,一直留在她的心中,让她在艰苦的定向训练中,坚持了下来。给孩子寻找榜样,便成了妈妈一直保留的课题。在世界定向运动25周年纪念日之际,瑞典的Park World Tour出版了一本书:《Made for loving it》,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定向运动在世界各地的25年,记录了那些优秀的中外运动员,跋山涉水,奋勇拼搏的矫健身姿。书中,有亚洲冠军莫景雄(现为中山市一中的体育教师)的身影,有孩子的定向老师绘制的地图。他们都成了孩子心中的榜样,激发了他们“跑到瑞典,跑遍世界”的梦想。昨天定向队的100米测试,哥哥轩轩第1次跑了第一名。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们从一次次的挫败感中站起来,迎头赶上老队员。
闪亮的榜样,成为孩子们梦想的引路人,让孩子们看到,即使达不到荣誉的高峰,也不停下攀登的脚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57565/f1b0e36f769a4e5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57565/261ec89c543099be.jpg)
锦囊3:
有梦想,孩子就会被照亮。
书中提到了“梦想能力”:
敢于有梦,不断建构梦想的能力;
勤于圆梦,持续实践梦想的能力;
勇于追梦,打开视野,拓展梦想的能力。
书中分享了“农校生” 阿平的故事。他的爱好广泛,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到底在哪里,直到遇到邱老师,遇到3D打印。在邱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开始了“创客生涯”,半年时间设计的近百个作品,还获得了一等奖。找到了梦想,阿平也找回了自信和热情。高三毕业时,他如愿地考上了大学。
志当存高远。作为一位母亲,我曾经为孩子攥着一把小“梦想”而担心,为孩子“不敢想”而暗自焦虑。梦想是一种能力,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又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揠苗又岂能助长?作为父母,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孩子,保持一颗永不衰竭的好奇之心。
诚如书中所说:当好奇心转变为兴趣,当兴趣发展为热爱,当热爱的事情中,出现了一个愿意为之努力的梦想,随着梦想的逐渐清晰,一个人就会被点燃,被照亮。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57565/22ddc91d5606f3b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