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三遍老师讲的课程,深切感受到老师的语重心长、谆谆教诲。是啊,正是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偏离自己预期的状况,所以,我才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想要学习如何做个好妈妈,把孩子陪伴好带好。以为,只要学习了,会很快把状况改观,却不想,依然不如己所愿。今天的课程,像一场及时雨,对治着我内心的茫然与无措。
在这节课程里,我觉得戴老师一直在引导我内观反思,观修自己。我明白自己应该做的是:把力量从孩子身上抽回来,看看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对孩子的成长变化过程是否具有正知正念、自己学习的目的、家庭教育的中心在哪里。
1.自己的关注点应该在哪里?任何时候,都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优点上,放在孩子已经做到的地方上。这样,自己眼里的孩子越来越有光芒,也越来越增加自己对孩子的信心,当自己内在具足这种信心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的,孩子收到这样能量,被信任被尊重的感觉油然而生,自我价值感亦增上,他的内在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圈里。而当这个内在的游戏做好的时候,外在自然呈现一切无法预期但让我惊喜的景象的。
2.对孩子成长变化过程的正知正念是什么?戴老师告诉我,一是要明白习惯是需要时间周期的,21天养成习惯,5个21天才可以固化这种习惯,慢慢成为一种本能进入到生命中,作为家长,一定要记住,教育是最不能急的事业,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在自己的能量提升上下功夫;二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如果孩子的改变不达自己预期,不要去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要转念,把这看成一个“对治自身恐惧焦虑贪心的机会”,把问题转为道用,潜心修自己。“做”即“得到”,通过“信、愿、行、证”,不断精进修行,修正自己的习惯,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量。
3.自己学习的目的、即学习的发心是什么?一定是自己的改变和成长,而不是用学到的“一堆方法”来在孩子身上使力,如果这样,即便自己说的再好听,孩子也感觉不到正面的能量传递,只是在原来的“控制”上加了一层看似美丽却又虚伪的外衣,会让孩子加重对自己的不信任。所以,自己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不断提升“爱”的能力和品质,在提升自己的接纳力上下功夫。
4.教育的中心在哪里?一定是在自我成长上。因为关系大于一切。如果亲子关系得不到改善,无论花多大心力,孩子也收不到或者不愿意收到父母给予的一切。所以,好好的成长自己吧,当自己的接纳力不断提升后,就超越了好坏对错的评判,就会看见孩子作为一个“人”的“本真”的存在,就会看到孩子的生命价值,就会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和孩子最重要的最需要的,就会摒弃对完美的追求而是真实体验生命的完整,就会知道什么时候给予孩子表扬鼓励提醒确认,让孩子拥有双赢思维,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意识。当自己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精进努力时,也许再一抬头,孩子已经自然呈现出一种自我圆满的状态来,就印证了《艺博教育核心理念》中的“孩子自是美好的的你的反映。”
一边静心成长自己,一边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