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形容别人“没事儿找事儿”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吃饱了撑的。”
余华的《活着》里福贵的外孙,就是饿极了吃多了豆子给撑死的。这也是“吃饱了撑的”的最坏结果吧!
我这人吃饭就快,经常吃完放下碗筷一抬头,别人碗里的饭还没去多少。等到胃反应过来,着实已经吃多了。尽管明知这个习惯特别不好,怎奈习惯使然,也很难改。不知道是源于远古祖先挨饿的基因,还是高中时抢饭的经历?
有意思的是,“吃饱了撑的”这个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
此话原系江浙(沪)方言。起源大约在民国初年,话说辛亥革命之后,孙文先生为了政局平稳,毅然放弃党争,将大总统职位交由袁世凯。自己则誓言大办铁路。于是在该其间,走动乡间考察。
有一回,他与随从一行欲过河,当时中国交通不发达,还没有很多桥,尤其是南方河网众多地区,于是请了个渡河艄公帮忙撑船过河,孙与艄公攀谈,大有了解民生之意。
艄公哪里认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大炮”。觉得很不耐烦---过河就过呗,哪那么多废话。孙先生好意问他:你是几时开始撑船的呀(本意是问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谋生手段的),谁知,艄公一口答道:吃饱了撑的!(意思是:吃过了早(午)饭后开始撑的。
众人不由窃笑。孙先生也无可奈何,更加觉得中国不救亡决计不行了。
后来此话,被随行等众口耳相传,流散开去,引申成了“没事找事,自寻烦恼”的代名词。
现如今,物质丰富,尤其是吃的东西,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里跑的,树上摘的,想吃什么没有啊!满大街都是“吃饱了撑的”,我就有十几年没有饿的感觉了。每次听到孩子们放学回家就说肚子饿,心里也着实“羡慕”。
吃饭七分饱,还要细嚼慢咽,这是“养生法”,也是“老人言”,于我做到也确实很难。
不过,再怎么着,咱也只是吃饱了睡去,或者溜达溜达,绝不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找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