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目十行”成为现实
——访全脑速读记忆创编者王学贤
叶乃森 王 锴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每个人都置身于呈爆炸状态增长的知识和信息的汪洋火海之中。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成倍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阅读,无疑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最经常、景有效、最方便的手段。当你面对堆积如山的教材、参考书和复习资料而被压得喘不过气时,当你陷入公文、报表和“会海”而脱不开身时,当你被繁重的工作和学习缠身而暇阅读心爱的书刊时,一定非常渴望“一目十行”能成为自己的本事。
如今,这一古往今来多少读书人共同渴求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一种每分钟阅读几千字、上万字,读一遍理解记忆60%以上的全脑速读记忆法证成为许多人刻苦练习、发奋掌握的新支能。去年12月28日,笔者有幸在黑龙江省阿城市第一中学看到了创编者王学贤和他主持的两个速读实验班的结业测试。
“预备……开始!”随着王学贤老师的口令,教室里响起一阵翻书的“唰唰:”声,一双双眼睛敏锐地在一页页书上掠过。“停!”口令一下,同学们又迅速地操起笔,行云流水般地默写出自己理解记忆的内容。严格的测试表明,有17人达到每分钟阅读6000字,占学生总数的16%;有80人达到每分钟阅读3000字,占学生总数的75.47%;有9人达到每分钟阅读1800字,占学生总数的8.53%(以上阅读速度均为读一遍理解记忆60%以上)。
科学是公正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记忆科学研究会和阿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对照原文检查了同学们所默写的内容。他们发现,许多同学默写的内容与原文相当接近,几乎像是照着书本抄写下来的…样。专家们对王学贤老师和他的全脑速读记忆法给予高度的评价和由衷的赞赏。
阿城市第一中学校长巩发先生告诉我们:在3周之前,这两个班的平均阅读速度仅仅为每分钟450字,理解记忆也只有30%—40%。2I天来,同学们在王学贤老师的带领下,每天利用晚自习的两个小时进行全脑速读记忆法的训练。没想到,只用了42个小时,就使同学们的平均阅读速度提高了3倍-13倍,其中最多的竟然提高了20倍,理解记忆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这近乎是神话,很难使人一下子相信。但这又是亲眼目睹的事实,使历来只相信眼见为实的人们不得不暗暗叫绝,由怀疑而转变为深深的敬佩。看来,人们对自己的眼睛和大脑的潜力真是了解太少、也太肤浅了!
带着追根寻源的好奇,笔者来到王学贤老师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一条小胡同内的寓所。、环顾室内,没有一件高档的家具和电器,最引入注目的是一台在工作的电脑和成百上千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电脑里储存着分布在31个省市区的学员名单,而一封封学员来信则是向王老师汇报学习成绩。
湖北广水师范学校的柴安成说:训练结束后,我发现我的注意力集中了,目光变得敏锐,班级里的同学戏地称我的眼睛为鹰眼。《惦路遥史集》(两卷,210万字)我只用了两个半钟头就读完。
江苏徐州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劳资科杨斌说:学究速读之后,增大了视读野;加快了阅读和记忆速度,在进行微机输入和校对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并且正确率也提高了,文件翻一遍之后,就能说出80%以上的内容提供。
云南玉溪35012部队67分队熊念说,经过两个多月的自学(每天晚上1个小时).我的成绩由学习前的每分钟450字,理解记忆30%,,进步到现在每分钟l0,00字,理解记忆60%以上。我所要看的书籍资料,整篇整篇进入我的视野……
看着这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钦佩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是什么力量把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吸引到王学贤周围?又是什么力量使王学贤的名字插上了翅膀,飞遍了神州大地?
在与王学贤交谈中,我找到了答案——是知识的力量,是人格的力量,是诲人不倦的师德。
今年49岁的王学贤,由于历史的捉弄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在北大荒经历长达12年的磨练之时,他就靠自学从初二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学教师。回城当工人后,他凭着对知识的渴求,凭着一股拼搏向上的信念,靠自学获得了大学专科和本科两个文凭,被评上高级职称。
20多年自学的酸甜苦辣,使王学贤对提高学习效率特别关注。怎样读书才能读得快,钻得深,记得牢?这是他多年冥思苦想的课题。
80年代中期,王学贤从报刊上获悉,美国.苏联、韩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人研究出快速阅读法井广泛在社会上传播的倍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使然,就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掌握。为了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王学贤多方查找线索,一次又一次给有关报刊编辑部写信,向有关出版社汇款,不计成本,不怕冷落。
在得到比较系统的资料后,王学贤又先后苦练了美、俄、日等国的多种快速阅读法。可是,每一种都没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是传播媒介夸大其词?还是作者有意保留?或是译者词不达意?好像都不可能。是自己天资愚钝?也不能承认。他又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巾。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琢磨,他终于悟出:各国的快速阅读法都是根据本国的语言文字设计创编的,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必须取其精华,删繁就简,按照我们汉语和汉字的特点重新设计,创编适合中国人的快速阅读法。
行是知之始。为了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王学贤又不舍昼夜地攻读起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文章学、教育学、符号学、系统沦、信息论、控制论和思维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足行之成。丰富的科学营养为他日后创编出科学、系统。简便,适合中国人的快速阅读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11月,一部30多一万字的《全脑速读记忆法教程》初稿完成了。为了验证自己刨编的方法是否可行.:王学贤首先在自己读初中的两个儿子身上做实验,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接下来,就该进行较大规模的实验了。王学贤又以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韧劲,游说于一位又一位自己认识或不认识的教育界人士。或许是对快速阅读法的神奇效果难以置信,或许是对王学贤的能力存在怀疑,或许是不愿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他到处碰壁。事实让王学贤认识到,科技成果推广难的问题,在中国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王学贤想起《国际歌》中的这句话,决心竭尽后半生的全部精力来推广自己创编的全脑速读记忆法,给热爱渎书的人们提供一副攀登书山的拐杖,给邀游知识海洋的人们准备一艘劈波斩浪的快艇,给探索科学迷宫的人们奉献一条方便实用的捷径。
为了宣传介绍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出的成果,王学贤不得不采取最原始的手段。他自费印制宣传材料到早市和夜市等人多的地方,一面宣传,一面讲解:他利用每个节假日站在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新闻记者前,一边演讲,一边招揽学员;他多次到大专院校的操场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8名嗜书如命而又不怕上当受骗的青年人来到王学贤的身边,双方言明:在他的带领下,每天授课两个小时,训练一个月,有效收费,无效加倍赔偿学员的损失。经过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一个月后出现了奇迹,他们中的佼佼者李大勇阅读12,000字,读一遍的理解记忆率达60%以上,其他人也分别达到每分钟阅读3000字—6000字。
进一步的成功,更坚定了王学贤为推广和普及全脑速读记忆法献出一切的信念;实验过程的艰险,也使他认清了自己的实力,决心闯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的靠社会办学来推广科研成果的新路。经过学员的验证,王学贤取得了市、区教委主管领导的信任,获得了办学许可证书,可是招生仍然是最大的难题。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全脑速读记忆法,为了让更多的人相信他的全脑速读记忆法,王学贤不惜借债一次次发广告,不惜借债一次次开教学成果展示会,于是一次又一次出现笔者在阿城市第一中学看到的场景,就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中国人才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等。30多家新闻单位的陆续报道,就有雪片一样的信件从全国各地和海外飞来——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发来了人会邀请函;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率先出版了《全脑速读记忆法》教学录像带;
山东大学历史系孙明良教授在信中说:今天看到你发明的增强阅读记忆的方法,十分激动和兴奋!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发朗!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李永芳教授在信中说:此法将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并且对其他语言的速读教学也会起促进和推动作用……
济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郭佳新教授在信中写道:这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您的创建感激不尽……
中国少年报社副总编卢勤为王学贤题词:功德无量!
由于在快速阅读的科研和推广中的突出贡献,王学贤被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推选为常务理事,他的《全脑速读记忆法》教学录像带和论文分别荣获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学贤靠滴水穿石的顽强毅力,成功地创编了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全脑速读记忆法。成功的王学贤没有陶醉在赞扬声中裹步不前。他又投身于更艰辛、更坎坷的工作之中,让更多的人掌握全脑遮读记忆法——以便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需求的挑战,来报效我们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民族——这是他穷尽后半生也未必能如愿的初衷。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祝愿王学贤和他的全脑速读记忆法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原载《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1999年1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