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王学贤的全脑速读法

6-王学贤的全脑速读法

作者: 全脑速读王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6-06-06 22:04 被阅读0次
“王学贤的全脑速读法

“一目十行,倒背如流”,多少年读书人渴求的梦想,今天已由王学贤的“全脑速读法”变成现实。

人们习以为常的阅读法是音读或默读.都是按实际发音来一个一个地读文字,每一个音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阅读速度无法提高。第一机床厂干部王学贤依据左右脑分工的理论,用视觉感知取代读音,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图表训练,开发大脑右半球潜力,增加眼睛收容信息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取消了阅读的音声化现象,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

1990年3月,他出差去哈尔滨,在书店偶然发现一本由日本学者加谷德次著的提高读记效率的小册子.速读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他一下子买了5本,回厂后与同科室的人一起研究起来。无数个夜晚,他在“书海冲浪”。他翻阅了美、日,俄等国的30套种有关书籍,又查阅了“气功”、“人体科学”等数不清的杂志.并先后在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做试验。

1992年11月,20余万字的“全脑速读法”问世了.

王学贤的全脑速读引起了市、区教委的关注.今年2月1日,全脑速读学校第一期班在一厂机电学院301室开学了。40余名学员里有大、中、小学生,有工人,也有干部.2月22日,王学贤组织了速读记忆演示会,10余个有关单位的领导观看了速读表演。4年级学生郝研,一分钟能看好几道作业题;市电大学生丛佳梅在一分钟内看了7000多字,还能默写出2000余字.一厂党办的鲁明,学后眼散光得到恢复,她高兴之余把小外甥女张哲也领来了,这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现在一分钟能读8000余字…

据了解,这个初级班的学生,现在基本能“一目三行”,人均一分钟可读600Q多字。待到中、高级班结束时.  “读一页书将如看一幅画一样快。”

本报记者刘青林

(原载《齐齐哈尔日报》1993年3月13日)

编者按:

全脑速读记忆法的课程实验成功之后,我就开始了推广的历程。

一开始的时候,也曾打算推到学校里,这样的途径是最直接的。齐齐哈尔是个不大的城市,主城区的人口不足百万。我毕竟是在这里长大的,亲戚、朋友、同学和兵团战友当中从事教育这个行业的人也很多,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市教委副主任,当校长、书记和主任的就多了去了!

我骑着自行车逐一登门拜访,介绍我的全脑速读记忆。他们都瞪大了眼睛,好像看见外星人一样看着我,好像我不是他们的同类。见我说起来不停,就不断的递烟,倒茶,斟酒,打岔……唯独没有人接着我的话茬往下说。

我不是木头人,感觉到了人家的不理解,只好悻悻地告辞。

办公室的同仁田华提醒我:现在不是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吗?干脆你自己注册一个民办培训机构吧,这样谁都不用求。

于是,我在1992年秋天开始了申请社会力量办学许可的历程。

说是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可是办起来并非易事。租房协议要多少平米以上,任课教师要中级以上职称,还要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也是要求中级以上职称)……

当我把这些准备齐全之后,新的问题来了:你教的课程有教材吗?你是在哪里学的?拿出相应的证书?我只能实话实说:这个课程是我独创的所以还没有证书。教材还没有,但是教案写出来了。

当我把复印装订好了的教案递上去之后,他们又说:你这个事情是真不好办!没有教材,没有相关的证书,实在不好批呀!我们也知道,你跟我们某副主任是校友,跟主管文教的副市长的秘书是战友。我们不是不给面子,但是你这个课程太特殊了,怎么证明你的课程有效果呢?

最后这句话提醒了我,赶紧接茬说:这个好办,我下次带着我的学生来,现场做给你们看。

在约好的某天早晨,我带着跟我学习过的几个小伙子再次拜访。当时我在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的《机床报》任副刊编辑,周围有一群文学青年。我就召集了几个嗜书如命的,跟他们说:我有一种课程,能让你实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想学会吗?当然是得到争先恐后的响应了。

于是,我就跟他们打赌:时间是一个月,每天晚上俩小时。每人先交50元保证金,到时候达到了目标,这钱就算学费了,归我。如果达不到,我加倍退还。

结果当然是我赢了!然后是他们随着我去教委社会力量管理处,用实际行动证实了我所言不虚。终于,在1993年1月8日,我拿到了《办学许可证书》,我的学校叫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全脑速读记忆培训学校。

就这样,我一不小心成了中国全脑教育开发的第一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王学贤的全脑速读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hd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