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词作者
这首组词出自初到长安是被调侃“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却凭借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被赞,有此好诗,长安米再贵居之也易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之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大白说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长于安徽以“离离原上草”成名的白居易,晚年回味怀念的却是分别住了一二年合计住了三年的苏杭江南。去过杭州的北方人里,有一部分会有很深的杭州情节。同学中的一位文艺女青年曾在我去年杭州游玩后写的《杭州游记》下留下了“杭州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草每一滴水我都爱!”的评论。可见,她就是其中的一个。
通常,人青年时向往的地方,往往是想在那里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地方,而待到晚年,依然回味怀念的大概是真正喜欢的地方。长安,地处中国中部偏西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是这个四季分明,粗犷辽阔的关中平原的真实写照,从生活的舒适度上很难与秀美隽永的苏杭江南相比。然而,作为唐朝的国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集了各种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地方,这也是苏杭抑或其他地方难以与之相比的。自唐代以后,“长安”更成了一个建功立业的代名词。宋代词人辛弃疾 ** 菩萨蛮词中一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写出了词人多少壮志难酬的悲愤。而待到在京城功成名就抑或壮志未酬的暮年,白居易回忆怀念的还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长安和江南之间,多么像现在的北京和苏杭。北京雨水极其稀少、雾霾经常爆表、拥堵家常便饭、房价一骑绝尘,但都动摇不了这个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前仆后继,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外地人在这里拼搏奋斗,最终艰难地胜出留下,抑或郁郁不得而不甘地离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北京确是当代的长安,一个人多车多加拥堵,竞争激烈,却也是一个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首选的建功立业的地方,但每到“春风送暖入屠苏”,那些有着很深杭州情节的却身在帝都的人,想着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画面,能不忆江南**?
PS:本文所有配图均为大白2016年3月和当地的朋友在杭州游玩时在西湖、西溪湿地公园拍摄,超级喜欢杭州这个城市。
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闲话古诗词” 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 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