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大概从没想过此生会拖着行李箱,跑到福州帮我带孩子。我也是,认识老吕前,我对福州的认识仅限于历史书上的“五口通商口岸”。大概人生就是这般让人始料未及吧。
母亲2017年正式退休,退休第二年收拾行李从西安来到福州,承担每天接送小吕上下幼儿园的职责。
每天早上八点二十分,把小吕送去幼儿园后,母亲有大把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刚来那会儿,除了每天待在家里,这里扫扫、那里擦擦外,母亲哪也不去。时间久了,难免无聊。
“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母亲向我抱怨,说起老家的好,一出门街坊邻居全都认识,满脸怅惘,言语间不无失落。

自从母亲的外部世界缩小到只有家里小小的72平方后,内心得不到应有的舒展,不是怪我没有倒掉隔夜的茶水,早上起来不懂开窗换气,就是怨我洗完澡没有顺手擦掉洗手台的水渍,反正哪哪都不是,做啥啥不对,生怕一不小心踩着炮筒。
我怕母亲长期下去憋坏了,鼓励母亲开发新节目,其实是想让母亲转移对我的注意力。
小区有跳操的大妈大婶,大家自组队伍,自娱自乐,平日里各种花式舞蹈跳到不亦乐乎。母亲在我的怂恿下,半信半疑地迈出家门,尝试走出去,看世界。

自打加入小区的跳操队伍后,母亲心情好了,笑容多了,连走路都英姿勃发。每天送走小吕,母亲换上运动鞋,拎上水壶,兴致勃勃地出门,享受老年人的快乐。重点是,母亲再也不会看我不顺眼了,说话变得和颜悦色。拿母亲的话说,忙到飞起,没空理我。
母亲在跳操的队伍中,年纪虽然不是最大,但也绝不年轻,可她却一点不输年轻人,两年来坚持每天打卡,从不间断,令我刮目相看。
除了跳操,母亲还网购瑜伽服,饶有兴致地自学起瑜伽来。由于年纪原因,身体柔韧度欠佳,以至于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每个动作几乎都是在摧枯拉朽中忍痛完成。母亲没放弃,咬牙坚持下来,每天练习,从不缺课,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架势。

一晃两年过去,母亲从一开始的被动跳操,变成主动参与,积极跟上新生活的节奏,拜运动所赐,精气神发生了质的飞跃,气质的纬度肉眼可见地拔高了。
母亲59岁,看上去却一点不像快60岁的人。和母亲一起出门买菜,经常被不认识的人认作姐妹。有时候看着母亲这股子劲儿,连我都感慨,忍不住啧啧称赞,向母亲竖起大拇指。


就这样,开始是我鼓励母亲,后来变成母亲鼓励我。我看书看不下去,情绪波动的时候,母亲拿她练瑜伽举例子,告诉我坚持的重要,让我这个当女儿的不好意思打退堂鼓。
母亲节那天,母亲一早起床,做好早餐,收拾完房间,进屋换上色彩鲜艳的长裙,宣布中午有事外出,不在家吃饭。看着母亲神采奕奕的样子,我和老吕一脸疑惑。母亲兴奋地告诉我,她们一起跳操的几个姐妹相约集体吃饭过节。
我恍然大悟:“好啊!吃完饭早点回来哦!”我冲下楼的母亲喊道。
“回来早不了!吃完饭大家要去唱歌!”母亲快活地说,像个雀跃的少女。
我站在窗口远远看去,母亲晃动的背影像一片快乐的云朵。我一边擦拭洗手台的水渍,一边由衷地为母亲感到高兴。

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身上这股子热气腾腾过生活的劲儿向一面立场坚定的旗子,不断释放出鲜活的气息,向周围人传递“我是热爱生活的小青年\老太太,我有我的生活,我爱我的生活,我很快乐”。
我告诉母亲,像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多参加,我和老吕全力支持。在我看来,老年人有自己的喜好和朋友,虽然摆脱不了退休后帮子女照看孩子的命运,可是在履行既定职责以后,转身一头扎进自己热火朝天的生活,让晚年生活在流淌中俨然约翰施特劳斯生机勃发的圆舞曲,而不是每天充斥着各种碎碎念、一声沉重的叹息,生活僵化停滞不前。让生活始终处于奔腾的状态,于家庭于自己,都是好事。


子女有子女的朝九晚五,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理想的成年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既依附又独立,既相互依存,又各自为营,既血肉相连,又富于生活的边界感。子女不向父母过分索取,老年人也没有义务长期大包大揽,彼此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相敬如宾,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观念进步的体现。
两年来,母亲把她的积极生活态度不断传导给我和老吕,连小吕都学着姥姥的样儿,每天吃完饭雷打不动下楼遛弯。自从生活动起来以后,大家集体享受运动的红利,身体棒、睡眠好,不生病,不感冒。
反观如今的年轻人,一边熬夜一边惧怕衰老,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衰老是无可避免的。时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害怕变老的人,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规律的生活中尽量延缓衰老,用朝气对抗暮气,以轻盈心态抵消沉重戾气,即使脸有褶皱、腹有赘肉,可是机体自内而外散发出的力量感会让一个人迸发出超越年龄的灵秀与清澈。
人到中年,生怕一不小心步入油腻的队伍。知乎上说大妈气质的核心是远离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油腻跟年龄没有关系,在于一个人展现出的精神气质。聚焦自我发展,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即使物力维艰,也不要放弃精神追求。不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让生活流动起来,是远离油腻、对抗俗气最好的办法。

从去年开始,我有意识降低对物质的需求,全年除了必要的衣食住行,很少买东西,只保留买书的嗜好。年底房子交付,我和老吕买了书架,动手完成组装,把这几年陆陆续续买的书全部请上架,发现来福州短短几年,自己竟然买了那么多书。
工作之余,受母亲影响,我报了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同时尝试把钢琴重新捡起来,认识新朋友,在平台上进行原创写作。生活单调重复,却又好像日日有翻新,日日不重样。白天上班,晚上带小吕去家附近的广场骑行,和老吕在江边散步。夏天的江风吹散了偶尔浮上心头的愁云,让生活更加明朗和笃定。

就这样,我和母亲,老吕和小吕,一家人在碰撞中融合,在摩擦中增进了解,携手同行,像大海上航行的邮轮,过程偶有波动,却不会迷失航向。


家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缩影,是关系的小小练兵场。不论夫妻关系、朋友关系还是情侣关系,身处关系当中的两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好的关系应该相互托举、互为促进,彼此向上提拉。不过多计较,不过分期待,不心存相欠。付出是为了爱,不为内疚;得到是为了情,不为偿还。
谢谢母亲在退休后身体力行给我上的珍贵一课,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生向上生长的力量。母亲让我看到,当一个人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可以经得起岁月磨损的美好都是勤奋换来的,是与惰性长期抗争的结果,才会把努力变成心甘情愿的一件事。
一起加油吧,愿所有身在关系中的人都能够享受关系,滋养关系,同时也被关系所滋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