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意为:青翠的山横躺在北外环,净澈的河流淌在东外环。咱俩就要在这儿分手了。从此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各自孤单得像两株干干的蓬草,任风吹散,最后相距万里。飘飘荡荡而且居无定所的云彩哟,好像游子的心情。缓缓落下而又依依不舍的夕阳哟,好像老朋友的情谊。摆一摆手,886!即将面临孤独的马儿,“咩——咩——”地叫。(那是羊吧,老兄?!)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暂不确定,我且依据郁贤皓先生的考据,认为是天宝六载747年吧。由于诗中没有涉及具体的人物、地点和事件,所以本诗的创作背景并不怎么影响对于它的鉴赏。
咱先来分析一下本诗的架构。
这首律诗首联就采用了对仗的形式,说的是周边环境很优美。毕竟是郊外嘛,有山有水很正常;毕竟是古代嘛,山青水白也很正常。本来,对仗这种表达形式就很优美,用来写景色的优美,实在是相得益彰。所以这两句只是在说郊外景色好。不接着往下看的话,我不免揣测大白这是要去BBQ。
颔联突然冒出一句“此地一为别”!哎呀,原来这是要送别。首联立体的优美一下子就被降维成平面的凄美了。面对离别,再美的景致也无法让当事人产生融入感了;就像山水变成了山水画,随它美去吧,我不在乎,反正我也进不去,我也不想进去。
“此地一为别”之后呢?你我各自各路,渐行渐远,犹如干枯的蓬草,只能随风奔跑是方向了。
如果说“一为别”把景致降维了,那紧接着“孤蓬万里”又把景致褪色了。
于是乎,大白就把眼前的自然景色给重新渲染了一遍。你看,“浮云”不再是云,是游子的浪荡;“落日”不再是夕阳,而是老朋友的挽留。
说一千道一万,都没用;回到现实来,还是难逃一别。就算你不在乎美景,就算你心情惨淡,就算你把恋恋不舍洒满云彩、洒满太阳、洒满人间、洒满银河系,可还是得一挥手,拜了个拜。
你说此时的大白得发泄一下满怀愁绪吧,嗨,他偏不直接说,却拉一匹马替他说。这马能说啥?
马说:“我也很无奈啊,咩——!”
好在这马也不是一般马,乃是“班马”。班马,不是班级里的马,当然也不是那种黑底白花或白底黑花的斑马;而是离群之马。
好了,咱们再整体看一下这首诗。
作为一首送别诗,大白是怎么从中表达离情别绪的呢?很巧妙,他虽然说了离别的事实,但却并不直接表露显而易见的情绪,而是让周围的景物为他代言。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美景吧?美。那都是衬托离别滴。
这么一看,美景美不美也就无所谓了。接着“孤蓬”、“浮云”、“落日”、“班马”什么的,都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都开始不由自主地嘀咕:“伤感、黯然、难舍、无奈······”
把鲜明的情绪,稀释之后,均匀地涂抹在身边的一切事物上,乍一看起来,情感貌似是浅淡了,但四下一望,却无处不在了。这就让情绪不那么深沉刻意了,事物也不那么平白无故了,于是就都含蓄了。
对于本诗的评价,简而言之一句话:“不刻不浅,自是爽词。”——吴烻《唐诗直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