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健身、想多阅读、想多练习写作、想多学门语言、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悲惨的是热情只能持续三天,众多计划的归宿多半是中途搁浅?
这是多少人的心痛?
如何想到又做到?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技巧?
我读了这本《如何做到又想到》,作者肖恩•扬,行为科学领域新一代权威人士。被称为 “做什么都成功”的多面手。炒股成股神,玩乐队差点加入林肯公园,卖保险成了销售冠军。
为NASA的宇航员设计训练程序,为斯坦福商学院的学生教授MBA课程,还为南亚乡村地区建立了一个提供健康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帮助了超过15万人。
做什么都能心想事成的肖恩•扬博士,是如何找到“想到”与“做到”之间的捷径呢?
全书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持久改变”的七大武器。全书用科学的数据和大量的实践经验,指出了过去的励志书籍中常见的一些理论陷阱,并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案。
本书豆瓣评分只有7.5分,初看时也觉得全书更像是成功励志学方法论的合集与整理,观点确实不是很有新意。
但是当我看完最后一章,看到针对具体行为分类,如何组合应用七大武器时,忽然明白这本书不仅仅是方法论的集合,而是将各方法择优组合,并练习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肖恩•扬博士正是将这些方法的精髓领悟到透彻和纯熟的程度,所以做什么都能成功。
重要的是按照作者的理论,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能找到可实践、可操作的方法与技巧。
全书最核心的精髓是“持续改变的奥秘,靠的不是强大的意志力,而是采用了正确的方法”。作者所说的正确方法就是两步。
第一步是:确认你想改变的行为是A类、B类、C类
A类行为(自动行为)
指人们出于无意识做出的事情。比如:咬指甲、不自觉吃甜食、不自觉抠鼻孔等等。
B类行为(冲动行为)
内心受到强烈驱使或在愤怒的状态下所做的事,比如烟瘾、网瘾等等
C类行为(常见行为)
指人们反复做的事情,至少在做的的时候,有部分时间是有意识的。(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试图改变的行为,大部分是常见行为)
第二步是:运用改变这类行为所需的武器(七种心理武器):
阶梯模型:将目标与实施步骤都设置为小的易于操作的步骤。
社交磁力:加入能促进成长的社群。
要事为先:了解要完成的那件事情的重要性
极度容易:将事情变得容易。
行为在前:先改变行为,思想才会随之改变。
致命吸引:让事情变得绝对有吸引力。
反复铭刻:在固定时间做相同程序事情,使得行为强化和记忆
鉴于这些理论与其他书籍理论相差不大,在此不一一赘述。
最后一章书的内容是如何将这七种心理武器,用到实际中,使具体的行为发生持久地改变。
其中有个工程师开发了一款自认为很实用的应用程序,但是没有人用,请求肖恩·扬博士指导如何用七种武器,帮助他让用户使用这款程序。
肖恩·扬博士判断了这是常见行为,并给出了“阶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为先、极度容易、行为在前、致命吸引、反复铭刻”等武器。并说了这些武器具体可以怎么用。
这部分特别启发我,平时想改变的行为,不知如何着手的时候,是不是都可以朝着七个武器寻找方向吗?
我以一个我想要改变的行为为例,来说说具体如何使用这七种模型(不一定要每一个模型都用,有侧重)
我是理科的老师,讲课不够生动,不够吸引学生,我想改变这个行为。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严谨认真的老师,课堂不生动是因为外界吸引力太大,使得学生对对知识无多大热情。因此我常常抱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意志不坚定等等。
我常常在课堂上板着脸强调,这个知识如何如何重要,要如何认真学,可是收效甚微。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要改变工作方式与态度的是我。
那么我如何应用“七种心理模型”使得我的课堂更生动呢?
1.应用“极度容易”模型与“阶梯模型”
备课要以知识简洁易懂为标准。
大脑总是不断寻找让任务变得容易做的方法,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所以学生在面对有难度的题,大脑进入自动化驾驶状态回避困难是很容易理解的。
因此备课时,我不能仅仅满足于把知识点备清楚,而是要将知识点细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小步骤,搭好一步步的台阶,让学生接受起来容易,那么配合的意愿就强烈了。
反思以前总是将困难扔在学生面前,还抱怨他们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
“极度容易”模型,指出我备课的方向:题目设计有梯度,想办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硬杠杠。
2.应用“致命吸引”模型
我以前有个观点是,理科知识是严肃的,没办法做到妙趣横生是很自然的事情,需要改变的是学生,是他们需要更多的意志力。
但我现在明白,当知识对学生不构成吸引力时,学生光靠零星的意志和的动力,是很难取得进步的。
这样说来让课堂生动有趣,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之炭,为必须之物。
让自己的题目设计有趣,课堂上表情生动,声音抑扬顿挫,是作为优秀教师的必备技巧。
同时对于思考课堂的奖励方式,也要费心思挖掘哪些是对学生有致命吸引力的,并认真执行。
3.应用“社交磁力”
让同程度的学生建立社群,根据各自的程度,列出社群的目标,相互鼓励、打卡、督促等等。
4.应用“行为在前”
哄着学生的大脑,做一些学生易上手的题的时候,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大加赞扬与鼓励。
让学生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取得进步的。
5.应用 “大脑铭刻”
学生做题易出现算错、看错等粗心问题,训练学生用"指读、划重点、回头看”这样固定的程序动作,将这些步骤列为清单,减少学生粗心的方法,并将这套程序铭刻在学生的大脑中。
6.应用“要事为先”
想办法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想办法让学生感到知识的重要,而不是我认为知识的重要,学生的行动力就强了。
总之通过这七种模型的组合,分清楚想改变的行为属于哪一类,再沿着这些模型去找方法,想到的事,就可以逐渐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