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的越多越焦虑,你忘了这一点。

作者: 静言君 | 来源:发表于2021-03-23 19:48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第21篇,1308字数,共累积33999字数。

听《知道做到:如何将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随感。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是怎么学习的吗?拿小学举例,一学期半年的时间,学语数外三本书。

每次学完新知识老师会布置作业,第二天检查。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会有小测试,到期中会有期中测试,到期末会有期末测试。

后来上初中上高中,要学的东西学的内容多了。但依然是学习、复习、做作业、测试,反复学,反复做题,测试。到最后期末考试,再来一次总复习大考察。

所以上学时期,只要用心,学的东西很牢固。考试时候,怎么解题,该用什么方法,稍微思考就能答的出来。

想想我们毕业上班之后,还有多少人像上学时候那样去学习新的知识?有人如饥似渴的学习新知识,可是学完就完事了,很少再想着怎么应用,反复尝试,跟进改变。

所以多数人无论多么用功,多么积极,读大量的书,参加讲座,付费学习。学的时候醍醐灌顶,如获新生,可学习完之后,生活还是回到原来的轨迹上,并没有因为这种努力而发生任何改变。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知识你知道了学到了,并不一定就成为你自己的了。我们说知行合一,从学到和做到中间缺了一个"重复"。

学习的时候很充实,笔记也记得很详细,很仔细。可是这些知识,写进笔记之后,有多少真正走进你的大脑里。又有多少用于,指导你的生活和工作,去帮助你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应该放慢追逐新知识的脚步,对每一个你所学到的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找到自己生活和这个知识点有链接的地方,反复尝试去做,不断跟进。

对已有的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使用。就像上学时学习一样,学到一个知识点,多复习,多做题,多背诵,直到这个知识点熟练掌握。

只是工作之后的学习,再没有老师和同学帮助你测试检验学习的效果,只能自己多努力。内心里要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自己,你学完了就完事了吗?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每次读书,学习,都会有一定的目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没有白读的书,没有白走的路!

怎样做到知行合一,知道做到,不妨从这个方向出发。想一想我们学习新知识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学习写作,我们会读写作相关的书,上写作课。做这些的目的是想自己写的更好,最终实现写作变现?还是通过文字梳理人生,总结经验,获得新生?

学到写作方法,读书技巧,就要去写去练。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反复练习。

齐帆齐的课程非常实用,如果真的想写的更好,就反复听老师上课内容,分析总结。然后在自己写作练习时,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写。

听各位老师的名著解读,多听几遍,学一学老师是怎样解读一本名著的。从哪些方面,获得怎样的启发,获得什么样的人生指引。

在自己读名著的时候试着用老师们的方法,去解读,去分析。你知道怎么做是一回事,自己真正去做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要追求少而精,对一种知识深入的学习。反复运用,直到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在底层逻辑框架搭建完成之后,再去宽而广的获取知识,填充知识宽度和广度。

就像我们学英语,上学时掌握语法,基础词汇,然后就可以大量阅读。一本书里尽管很多单词不认识,但是依然不影响读懂全文,做对阅读理解。

这是听完《知道做到》,自己的一些感悟。希望自己无论读书还是学习,在当下,在未来,都能够不要再盲目追求数量,而忘记根本目的。知道做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学的越多越焦虑,你忘了这一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af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