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边际这个词,看看如何能从经济学概念中带来启发,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1.从边际效用到边际。
什么是边际效用呢?笔者之前讲过一类日常的案例,叫做口腹之欲,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用这样一个案例来回应记者的问答。当他第四次当选总统以后,有位记者就来问他:“第四次当选总统是什么感受?”罗斯福没有当场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吃第一块的时候,这位记者觉得这可是殊荣啊,真是了不起,面子真大;第二块的时候他觉得已经感觉平平了;第三块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咽下去了。然后罗斯福把第四块三明治放到这位记者面前,他说:“你把这第四块也吃下去,你刚才的问题,我就不用回答你了,你自己会有亲身感受。”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过程。
如果此故事为真,无论是当总统还是吃三明治,这都是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良好案例。这里的边际效用是什么呢,通俗的说,是指你每多当年一年总统或者多吃一个三明治,带来的单位效用大小。为什么说边际效用越来越小呢?就是因为你第三个第四个三明治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接近饱和了,你对三明治的需求量是呈下降状态。
那么,什么又是边际呢?边可以理解为边界,比如你今天经营一个小饭馆,你用了5个人,接待了100桌,创造了3000元收入,这里可以被清晰描述甚至定义边界,就是你做一件事的边。而“际”是什么呢?是新增、额外、追加。大家研究的边际是什么?就是在边界之外的追加,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薛老师叫新增带来的新增。笔者把它简单的称之为,“边际+X”。
2.边际+X的举一反三。
按照这个逻辑,关于边际的概念我们可能更加能够理解。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新增的单位成本;边际收入,是指多卖一个产品,你能够新增的收入叫边际收入;边际产量,是指你多增加一份投入,能够多获得的产量叫边际产量;边际效用是你多消耗一个单位得到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感受。
拿边际成本来说,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词非常熟悉,但是却不知道隐藏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个例子,我们去奶茶店看到的第二杯半价,其实就就是边际成本鲜活案例,相对于奶茶机转动1次生产1杯奶茶,奶茶机转动1次生产了2倍奶茶,第二杯生产的边际成本其实是很低的,看似是营销手段,其实也是成本结余的方式之一。再比如说,都说飞机停售机票之前那一段时间,价格是最低的,其实也是边际成本的规则在发生作用,比如你原来卖了50个座位,飞机在飞行前每增加一个客户,理论上来说只会增加飞机餐的单位成本,因此只要机票价格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飞机餐,这个生意就有可能成立。我们说为什么互联网时代非常容易实现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呢?是因为其边际成本非常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除了服务器的固定成本,每增加用户的使用,对于生产原材料的成本增加并未带来质的影响。
再来看看边际收益,上次说,我们大部分决策,都会先看边际收益,而非过去的成本消耗。那么有些商家就会充分利用这一点,比如之前有积分卡,你如果积10分就可以重新换一个商品,但是如果你在卡里先放5分,然后告诉对方你积15分就可以换一个商品。你会发现,虽然同样是积10分,但是人们会更倾向于接受后者,这就是边际在作怪。再比如说,你会发现,数学考试你要从60提高到80分,你可能只需要花10天,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从80提高到90分,你可能需要花20天,得到的边际效益就会下降,因为你耗费的天数变高了,但是如果你要从90分再提高到100分,那么你可能需要花费30天,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得到的边际收益就更低了。
3.边际+X的几个理解。
其实边际是个函数,因变量的增量带来自变量的增量,理解它有个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他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讨论新增部分的变量变化,是追加部分,而不是原有部分。
其次,我们常说边际平衡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对因变量增量的度的确定,你是增加多少量的度,能够带来你所要的平衡的点,有人定义是收益的最大化。有人定义是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利用。比如说,我们之前常常听说“第二曲线”,为什么要开辟第二曲线,其实不是你的收益达到了饱和,而是你的边际收益已经很低了,如果不及时开辟第二曲线,那么在下一个阶段,就会走下坡路。
再者,边际的概念应该牢牢印在我们的生活决策中。比如你要换工作,你就要想到,是换航道还是换同行业公司,你换航道后你的过往的成本投入产生的能力增长或者收益资源,是否对你未来的工作有延续性,如果有,你的边际收益可能就是更高的,因为他可以产生更高的杠杆(新增的边际收益比你投入的边际成本),让你在新的工作中获得更高的势能。再比如说,新增跟很多词有关联性,比如重复,新人在做工作的时候,时常抱怨成长性差,其实这里的差,就是边际成长太差,而那些同样工作能够取得更好成长的人,其实只是更加会不断降低边际成本,增加边际收益罢了。
最后,任何事用边际的角度理解,其实是以终为始的终局来倒推,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想象,是否有边际减量的情况,每减少一个产量,会带来多少因变量的变化,单位变量带来的单位变量变化,都是边际的变化。
【金词银句】014期:
1.消费引导的几种知识点。
一是避免极端,有3个或者更多选择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中间的;二是权衡对比,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是高还是低时,会选择一个他认为的同类商品进行对比,让自己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三是消费者不是为了商品的成本付费,而是为了商品的价值感付费,价格锚点的逻辑,在于让消费者有个可对比的价格感知。
2.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人们在面对收益状态时大多都是非理性的风险厌恶者。面对有风险的大收益和确定的小收益,他们更希望见好就收,落袋为安,更希望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3.比得不到和已失去更珍贵的东西,是将失去。
产品试用,就是最大的现状偏见的利用,不满意可以退款,但是真的不满意,也将就,不愿意退款了。我们常说的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对于现状的改变,需要付出额外成本,对冲改变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