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我是一个比较活泼,上课积极与老师互动,什么事都想冲第一,好打抱不平,在网络上也是滔滔不绝的发表评论。
高调的处事态度招来了很多人的厌恶,也结识了很多朋友,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凸显自己,满足那时候需要引人注意自己的心理,但是,我不会损害别人的利益,不会通过贬低别人来凸显自己,我觉得那样做太low。
那时候的我无论是在生活中、课堂上,还是网络中,我都喜欢大发言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顾及,唯一的想法就是: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新,要与众不同。因为这样才能凸显自己。
那时候自己的心性真的是很放纵,而且有些时候明显有收不回来的感觉,内心是躁动的,大脑随时会高速旋转,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彰显自己上。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很稚,即便是大学时候,也在不停地刷存在感,以至于毕业数年后,陷入了谋求安稳的思想,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如果问我:后悔吗?
后悔有什么用?那时候我的行为是由自己的经历和认知所决定的。
《学经》说:
蝶不知有寒冬,蚊难达高空,自身所限也。
蝴蝶不知道冬天的存在,蚊子不知道高空的景象,是他们自身客观条件所限。
但是,人呢?
由于认知不同、觉悟能力不同,自己会被自己所限制。
有的人终其一生会成为麻雀、大象、金鱼……
他们的区别就是过着各自的生活,也会在有限的范围内接受自己人生的跌宕起伏。
但是,人是可以超越的,是可以觉醒的,是可以悟道的,可以过着不一样的人生,而这人生很可能是以前未曾想过,未曾接触过的,就像你可以故变成另一个物种。
麻雀可以变成雄鹰,金鱼可以成了锦鲤。甚至大象可以成为翼龙。
关键在于自我的觉醒。
如何才能自我觉醒?
首先就要学会“修言”。
不要总是抓到机会就滔滔不绝,不要总是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义愤填膺,不要因为孤独寂寞就忧愁感伤。
我们的内心不要总是躁动的,要安耐住自己的心性。
《道德经》说: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过于轻浮,就会失去自己的根本;过于躁动,就会失去自己的依托。
所以,我们要懂得“静”,内心清静才是根本。
再来看看那些习惯于大放厥词的人,他们的各种言论不过是在彰显内心的躁动。
《学经》说:
言者,心之声也;心者,情之境也,神之舍也。好辩者得其辩,妄念者曲其意,不善者得其邪,心障者言其魔。
每个人只不过在表达自己的心境罢了。
看看如今的键盘侠,他们在网上不辨别是非、肆无忌惮的抨击着他人。
键盘侠一般有三类人:
第一类是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内心的不满发泄到了网上,自己胡乱在网络上宣泄着自己情绪。
第二类是各种“懂王”,他们觉得自己啥都懂,只要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看法不一样的就会进行抨击。
第三类是网络水军,他们受雇于他人,利用大量有目的言论引导舆论,以达到目的。
所以,很网络“喷子”在无形之中成了他人利用的工具而不自知,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不分真假善恶,做了恶人的帮凶。
有人会问:难道我们就只能选择沉默,不再发表言论吗?
并不是。
我们是可以做到心性坦达地自在言论。
但是,这里面的“自在”是有些自我要求的。
言自在,非自在也,和美之基不可弃也,善德之行不可失也。此非自在,因非自在,故得诸般自在。
怎么做到?
守中。
有些话,知道什么时候该说,知道什么时候不该说,知道什么停止说。
具体怎么做?
十个字:
意必归清静,言出则行践。
说话的时候,内心要保持清静,不要急躁,说过的话要做到,或者只说自己真正做到过的事情。
这样你说话时候会非常自在,内心也会非常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