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后,我非常愤怒。
豆瓣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像吃了屎一样难受。”总体也可以概括我的心情。
他们怎么敢把这么悲壮的故事拍成这样一部豆瓣评分2.8的影片?
他们怎么能用这么假大空的号子去标志一个威武不屈的英雄?
信仰
你把它作动词用不给它配宾语,作名词用又不去充实它的内容。
整部电影小灵芝问了4遍什么是信仰,最后只在她父亲那得到这样的答案——
“爸,什么是信仰?”
“我想,那个叔叔就是有信仰的人吧。”
这种没有理解全力回避的态度直接暴露出整个剧组没有人对“信仰”有明确的认识,然而他们用这个和刘胡兰一样光辉的英雄做挡箭牌,用信仰这两个字去堵观众的嘴,最后把评分不高的锅全都甩给正能量电影不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会潮流。
一桌没有信仰的人烹制的信仰大餐
谁会欢迎?
图片2.豆瓣某网友评价(一)
“信仰是什么?”这个疑问贯穿了小灵芝的童年大部分时光,在她心里埋下了投身革命献身革命的种子。她的姑姑、父亲、不知名的党员叔叔都在身体力行地向她展示一个有信仰的人面对敌人具有的勇气和担当。从小就活泼、坚强、胆子大的尹灵芝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参加抗日小学学文化,加入儿童团并当上了儿童团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终在年龄不满的情况下被组织破格提拔,在党旗下宣誓,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一次保护粮食的行动中,担任妇救会主任的尹灵芝为掩护村民撤退而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她坚决不透露撤退地点。拷打她的人问她难道不怕死,她回答:“没有人不怕死,但心中有了信仰就不怕了。”
所以她的信仰是什么?
这个不到18岁的女孩子,父母弟弟都被无情地杀害。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用铁钩捅进了耳朵挤爆了眼睛,疼痛和失血让她不断昏迷,然而她平静自若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毫无畏惧。
这样的女英雄怎么可以用一个没有内容的信仰去概括?
怎么可以啊?
图3.儿童团团长尹灵芝(二)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信仰是什么?
我会说:“祖国必将复兴,共产主义必将实现。”
问的人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可是啊,我们都早已过了青春叛逆的年纪,我们到底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严肃的问题,有一天老一辈革命者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我们时,我们有没有接过来的那份底气?
抬头看看蔓延街头巷尾的共享经济是不是也有点共产主义的雏形,我们让外国借鉴的中国模式不也正一点点开疆拓土走向世界,总有一天,马列毛邓的名字会穿过喜马拉雅山脉,经过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脉,撞击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最后在美洲的麦金利山上绽放光芒。
如果我觉得这些你都听不懂我会说得简单一点:
“我的信仰是我终究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
或者“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原则,实现中国梦是我的信念,这些构成我的信仰。”
再或者“好人有好报就是我的信仰。”
信仰可以高大,可以微小。但不能毫无内容,必须具体。
图4.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剧照(三)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无数怀抱着平凡梦想的年轻人走进了硝烟与战火构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尹灵芝就是其中的一滴。
也许从小无法穿暖的小灵芝有一个所有人不再饥饿的梦;也许失去父母弟弟的她有一个所有人不再失去亲人的梦;也许饱受欺压的她有一个建立美好家园的梦。也许这些梦醒来的刹那唤起了她心中的斗志,让她从此不会再任何邪恶面前低头。
然而剧情拖沓、台词离谱、情绪表达不流畅,整个电影里最刺激人的镜头竟然是国民党军官对小灵芝施加酷刑的血腥场面。
初心固然好,但是这些拍电影没有思考的人实在是辱没了英雄。
看完电影愤怒的我真想狠狠地殴打导演和编剧。
事实证明不是大众排斥主旋律的电影,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电影《战狼2》和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都是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很受年轻人的喜爱。问题在于一些主旋律的影片往往因为假大空不接丝毫地气让人看了非常尴尬又难受,想要感动观众的影片连导演自己都感动不了。
这样的电影能行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