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我从睡梦中醒来,女儿蜷缩在我的身旁,透过窗帘的微弱亮光照在她的身上。我静静地看着,想要把她抱在怀里,回想昨晚睡前的那一句怒吼,心像针扎似的。
对待孩子,我一贯推崇不吼不叫,然而理智往往难以控制情绪。
像往常一样,我们做完睡前阅读,互道晚安,然后关灯睡觉。然而每次,女儿都会在漆黑的夜里,兴奋地跟我讲述她今天的乐事,我们一问一答,将这份乐趣延伸到梦中。
一切都如平常,唯一不同的只是我有些感冒,头很沉,每次正要进入睡眠,耳边就传来那句“妈妈”。反复几次后,我的情绪接近了崩溃的边缘,我提高嗓音,大吼了一声“能不能快点睡觉!”
听到我的声音,女儿停下了原本想要过来牵我的动作,略带哭腔的叫了一句“妈妈”。那一刻,我才后悔莫及,为自己的冲动,更怕伤到孩子。
想起看过的一本书,书里这样介绍了吼叫所带来的后果: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始终观察着我们、把我们看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见最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
孩子如果长期遭到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的长期阴影,让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而你自己,朝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到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也会陷入羞愧、难堪,甚至绝望之中。
种种后果的设想,让我更加的难以原谅自己的错误行为,往后每日,必多反省,让我们静悄悄地对话,让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铺满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