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一篇文章过稿了,还是小号,虽然如此,内心仍然是欢喜的。
老师说中号没有收,并不一定是文章质量不行,也许是因为有同类的选题。
言语之中,多是鼓励,真的是蛮感动的。
泡在写作班上快半年了,取得的成绩非常有限。
但是自我感觉,还是在往前走。
中间曾有过一度想放弃的时候。
那时工作忙、乱、写作也没有突破、熬夜写日更,精神状态也非常差。
写出来的稿子有限,也上不了稿,投出去石沉大海。
看着同学纷纷上稿,还有和大号签约的,羡慕不已。
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对未来,缺少笃定感。
人一旦产生某种想法,就会天然地给自己找说得过去的理由,找合适的台阶下,因为痛苦,所以想回去,回到舒适区。
什么我不适合投稿,还是每天写日更更好。
什么投稿又没有什么钱,费那个劲干嘛呢?
还有投稿给别人,还不如一心一意建自己的号。
安慰自己,本来我的目的就不是要给别人投稿,而是要提升写作能力,给自己的号写,获得反馈也是一样的。
就这样,自我安慰,准备放弃。
01
所幸有老师的鼓励,发现我一个月没写什么稿子,来找我聊。
说我的底子很好,思维能力不错,不要放弃。
很多人,想写都很难写成,有的人,底子还可以,磨一磨就可以成。
又以自己的经历来劝说我,说自己也是放弃过的,但是后面又重新走,才熬过那个坎,走了出来。
有时候,真的就是别人的一句话,就能拯救你。
我当时就有力量了,想着:为什么别人能成,为什么就是我不可以?
我不比别人懒,也不比别人傻,我肯努力,又有正确的方法,为什么不可以呢?
我当初想投稿,就是想用这个来检验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写出一些10W+,能上大号,能签约,就算完成。
自己写得慢,就慢一点,总之能往前走。
别人三个月做到,我就半年,像曾国藩一样,结硬寨,打呆仗,一个一个地攻克。
这样,也好过放弃,再度陷入内耗当中要强很多。
所以,又重新拾起信息,拿起老师批改的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改了起来。
一遍一遍改好,达到可以投稿的水平。
剩下的,就是概率的问题了,也许某一篇被编辑看上了,就过了。
02
所以,我现在就是想做成一件事,这件事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远超过这件事情的本身。
我要给自己一个信心,告诉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做成一个事。
即便这个事情自己没有那么喜欢,或者并不是自己最终要去做的事情。
但只有做成这件事情,我才能跨过自己的心理门槛,告别那个以前不认可自己,自我否定,觉得做成不了什么事的自我。
虽然别的事情,看起来可以更快地赚到钱,有人说小红书正在红利期,
有人说视频号正在红利期,有人说什么项目什么项目赚钱。
生财上的大小航海,还有一堂的创业登陆,多不可数。
但是,我在想,如果我把一件事情做到80,90分的能力都没有,那些项目对我来说有什么很大的意义么?
我跟风去做,奈何能力和认知都没到位,得到的结果也寥寥啊。
昨天写的文章,粥左罗老师也说到这个观点,先得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才能同时做好很多事情。
也是这个逻辑,先把有限的时间、资源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全力压下去,用支点去撬动杠杆。
把水烧开,以后就可以只用微火保持,腾出精力再去提升其它的能力。
所以,感恩一切拥有,感恩遇见的每一个人,感谢自己的付出,继续加油。
今天是日更第170/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64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学习的成长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