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早自习,我得早早赶到学校,走到疙瘩口,迎面碰上一群人,有的已经三、四十岁了,穿着白裤子,带着孝,领头的提一篮干麻糖。他们齐刷刷扑嗵跪在大街上,给我磕头。
本地习俗,埋葬老人的次日凌晨,孝子们去舅舅家谢状。往舅舅家走的路上,见人就磕头。
可是,我还小啊,当时二十岁不到,我很尴尬,没话找话地说:“啊,老人不在了呀。”后来,有人教我,遇着这种情况,应该说“老人不受罪了。”
谢状是怎么回事呢?
李绛,唐代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历任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他写了一篇散文《学士谢状》,文中说:“臣绛等今日状蒙圣恩召对,心感皇明。”那么,谢状就是对圣上奖谕的“感恩激切,倍感常情”。
于国,感恩皇上,于民,感恩舅舅。在民间,舅舅的威力不亚于皇上。
舅舅一族,乃三族亲之一,制约孝子的行为,"是民间的"国家机器”。称“后代”。
父母去世,治丧委员会由四路人马组成,分别是管库的,受忙的,叫后代的,做饭的。
叫后代也叫请后代,宴请舅舅一族全体人等。由叫后代的去请,叫后代的必须是村里有威望的人,复杂的家庭矛盾,都能处理。
叫后代的把舅舅家族人请来后,先告知守灵的所有孝子贤孙:
“后代来了昂!”
孝子们听到喊声,“哇”的一声哭起来,哭得昏天黑地。
后代来了,好洒好烟好饭,高级别款待。
吃喝完毕,叫后代的把孝子从灵前叫出来,让孝子跪在院里。舅舅坐在席位正中,对跪在院里的孝子开始训话。
如果孝子对待父母很好,后代会说:“对待妮娘不赖,起来吧,回去守灵吧。”
对待不孝之子,后代会历数孝子的一条条罪状,重者跪在铁链上。满院的人寂然无声,静听后代发落。这种风俗起到了重要的道德约束作用。
后代,最高执法机关;舅舅,皇恩浩荡。埋葬了老人,第二天里的头件事,就是到舅舅家里谢状。对舅舅的尊重,其礼仪和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谢状的习俗另有一说,是父母去世后,儿子极度悲痛,早晨起来,不见父母,难过得失去理智,难于接爱父母被埋葬的现实,仍然到街上,见人就磕头问询,一直找到母亲的娘家。
这个习俗究竟起于何时,怎样形成,无法考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