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管理者实现有效性的基础: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2.对于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运用整块的时间。同样长度的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其效果就大相径庭。
3.首先要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的浪费时间的因素。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由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4.组织不健全的表现就是会议太多。所谓会议,顾名思义,是靠集会来商议,是组织缺陷的一种补救措施。
5.有效决策的五要素: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以及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6.决策中遇到的四类问题:
•真正经常性的问题。发生的个别问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
•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是唯一的特例。
•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7.应该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更不是研究“谁是正确的”)。
8.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费时间的不是决策的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一项决策如果不能付诸行动,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
9.正确的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的。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不同的观点和判断中选择。所以,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首要原则。
10.反面意见的作用:
•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
•是决策所需要的“另一种方案”。
•可以激发想像力。
11.“我们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因为有时不做任何新决策,可能是最好的决策。
12.应该遵循以下两种原则: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一行精华:
管理者实现有效性的基础: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触动,反思,改变:
1.管理者对自己时间的管理必须精益求精,因为其效用是会被其所管理人数成比例放大的。时间管理上的任何一点小失误,都会导致组织效率的极大浪费。因此,绝对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劳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是浪费所有人的时间。
2.有效决策的关键步骤:了解问题的性质;确定问题的边界和应遵循的规范;收集反面意见;一旦决策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切忌犹豫和半途而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