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魏书生老师的几句话,觉得特别有意义,他说课堂四十五分钟一定要把学生当成主人,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因为检验上上的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老师讲多少,不是老师讲的多么生动有趣,而是学生学的是否积极、主动、快乐、高效。
其实这个理念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不简单,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魏老师把一节课分成了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个步骤。
定向就是集中精力解决最必要的知识,而且每个人的任务也不一样,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部分是学生凭借自身力量完成的,例如字词、读写、语法、修辞、文言文、课后部分习题等,只要静下心来有相当一部分都可以完成,在学生自学时老师给予个别知道。
讨论是学生研究自学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这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同桌互相讨论,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就是发挥主管能动性的时候,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逐渐变得灵活。答疑就是解答疑惑,学生可以把自己不会的题目重点列出来,由班级内学会的学生解答,或者由老师进行解答。这个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的时候,所以老师讲解的时候可以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学生的收获会事半功倍。
自测的方式应该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重点自己出题,可以一个学生出题全班解答,也可以小组内自行出题,可以是口头回答也可以形成书面文字,通过自测学生可以明确重点,查漏补缺。自结就是学生拿出几分钟时间来回忆这节课的重难点,可以七嘴八舌的谈谈也可以找几个学生说说,总之为这节课画上圆满的符号。
这是魏书生老师的自学指导方式,形成步骤,学生熟悉步骤之后就知道该如何进行自学,长期就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种方式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
在学生上七年级的时候,我也指导过学生的自学,只不过没有形成完整的步骤,但我依然能感觉到效果的神奇。
当时可能刚教过九年级,在题海战术的熏陶中,我对中考题型较为熟悉,所以我认真研读文本之后,根据中考题型自己设计几道题目,例如:段落的作用,标题的妙处,句子赏析,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作用等,还结合课后练习题,并让学生把课文标好段落,解决好生字词,完成学案和基础训练上的题目。我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目标很明确,也都知道需要做些什么,对于我设计的题目,我要求学生形成文字写下来,还给学生讨论的时间。
下节课的时候,我们会着重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我发现学生经过自学后有些问题解决的还是很不错的,有些回答令我喜出望外,这时候给予表扬和鼓励,他们会干劲十足,事实证明效果也确实很不错。
在讲学案和基础训练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因为他们已经提前做过了,我觉得这样长此以往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动脑筋思考了,无论结果如何,答案是否正确,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他们的能力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发动他们的内驱力。对于学生而言,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就是能力的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