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我们抽空去凤城中学听了我市语文名师工作室几位老师的课。这些老师都是我非常仰慕的,他们的课给我很大的启发,不仅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帮助,比如说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一线串珠,组织课堂时要从容淡定等等,而且还促生了我的一些思考:我们与名师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如果要跟名师学习,又该从何处着手呢?
思来想去,我想出了这么几点。
第一、名师们一定是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热爱语文,心无旁骛的。讲课的七位老师无不是如此,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让我觉得那不只是在上课,更像是一种综合艺术。他们的课堂上,有动有静,有自主有合作,有主角有配角,这不就是艺术嘛。若非深爱,哪能如此?
李老师上的《最后一次讲演》,真正上出了艺术的味道,那几次声情并茂地范读,那几次全班同学的集体讲演,真正是震撼人心。通过这节课,我对李老师的崇敬之情又加深了
第二、名师们具备深厚的学养积淀。他们的教学设计,课件,甚至是教学语言无不体现出一种语文味儿,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第三、良好的心态。即便是遇到棘手的难题或者突发事件而影响了教学进度,仍能云淡风轻。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凤台中学的赵老师,她讲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她的心态真的是特别的好,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温和坚定,真正是优秀教师的作风。
第四、信手拈来的教育机智。这一点做得最好的,非樊老师莫属。当他听到外面下课钟声响起的时候,于是便对整节课做了总结,想不到这铃声是凤城中学对面的汇仟小学的铃声。当台下的老师提醒他还有七分钟的时候,他马上说:“我以为是咱们的下课铃。既然没下课,那不怕,咱们还有。”这句话引得大家愉快地笑出声来,随后,课堂继续进行。就这样轻松地化解了一个小尴尬。
第五、对课堂的把控得精准。比如原老师的课,应该是多年历练、反复钻研的结果吧,她的课堂容量应该说是挺大的,却仍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任务。我不由得想,难道她的心里装着一个钟表吗?每一个板块用时多少,学生们多长时间能解决一个问题,她都卡得相当精准。这份功夫可真是不简单啊!
五、重视细节。这一点我感受最深的是董老师的课。她整节课上有好几个细节都值得学习。比如对“纪”字读音的纠正;比如当学生说“掐灭了怒火”时,她随口纠正:“浇灭了更好”;再比如她鼓励更多学生回答问题时说:“大家总是把红花推出来,其实绿叶也是很漂亮的。”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背后彰显的是一个老师严谨治学、热爱学生的美好品质。
另外,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思路都非常清晰,像张老师对《壶口瀑布》的“三读”“三注”,王老师的“猜古诗”“诵古诗”“品古诗”“变古诗”,等设计一目了然,既便于操作,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跟名师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