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33166/f85ceb051d9509d0.jpeg)
最近业余时间看了《教父》《基督山伯爵》《那不勒斯四部曲》,都很经典。
看然后做笔记,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慢慢思考原因,为什么要塑造这个角色。
为什么教父起步很晚,但是一登场就技惊四座。
为什么基督山伯爵里面的情节层层推进,却丝毫找不到破绽,甚至让人叹为观止。
但看那不勒斯就会有很分裂的感觉,一共有四部,这是我看的第一遍。喜欢看书,反复看然后琢磨以及做笔记。
那不勒斯让我惊讶的点是在她的写作技巧以及真实性,你根本不会怀疑这是一部虚构的,是的,第一季我的天才女友也看了,我更喜欢利拉,
看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不自觉地爱上她。
她似乎有种魔力,让周围的人都无可避免的爱上。
她拥有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以及无时无刻都在捍卫自我人格的那种魅力,我会分裂想着如今的社会中的你我他,
甚至觉得把她放在如今的社会仍旧会优秀的光彩夺目。
利拉成就了埃莱娜,更确切地是双方互相成就。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至今是个迷,这是个极为有趣的现象。
可能长篇累牍,导致一时半会消化不了,于此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精神上面的冲击。
尽管如此,我仍旧想在不久的将来重读一遍。
这中间最让我觉得有趣的事情莫过于意大利,这三个的共同点。
虽然《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写的,但是里面涉及凯撒大帝,意大利出现。
《教父》里面角色原型来自于,意大利西西里人。
在看那不勒斯第一季的连续剧的时候,就感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程度。
我不由得想到最早思想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
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但是还在思考是真的。发觉自己真的就是把看书,以及记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当成了一种消遣的手段。
就像很多人喜欢逛街,打游戏本质上是一样的,恩,一样的不务正业,但是却很快乐。
小时候的消遣方式被我保存至今,想想就很温暖。
我现在可以坐在这里想想我看过的书,也可能是年龄渐长,看完后,已经可以把每个人物都连接起来,知道前因后果,
知道有趣的点是什么,知道我获得了什么样的精神享受。
《教父》书中说: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命运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久之前因为很喜欢写,有想过作为一名作家,恩,如今想来不免觉得可笑, 只要会写字,有支笔,那么他就可以写作。
但是写作并不是所谓的你想写就可以的,同样的需要天赋以及智慧,当然努力与运气是必不可少的。
在自媒体红利时期,很多人借着风口,一路走红,腰包自然一鼓再鼓。
很多人开始蠢蠢欲动辞职,开始自媒体力求分一杯羹。
无可厚非,事实也是如此。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饱和,并不是你随遍写写就是可以的了,当然不是这样的。
一件事情的兴起、高潮乃至会下落,都是一种不可逆规律,就像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是一个道理吧。
当然到如今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不是谁都能当作家的。
就像我写的东西,不过是打趣着玩而已。写作一定程度上就像记录一个人的心境,心境有好有坏的,看见事情就会想要记录下来,写下感想,日积月累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感想。
早上路上的时候,在想,能写出很好的做品出来真的不需要底蕴的沉淀吗
想到了严歌苓,想必上天眷顾以及自身努力造就了如今的她,她的文学性的小说已经拿遍了很多奖项,目前而言,是中国高产文学小说作家之一且独树一帜。
她写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拍成电影以及电视剧,且篇篇有影响力。
不用过多的思考她如何的努力,我自己查了一下她的背景资料,祖父是留美归来的博
士,父亲是大学教授,她12岁时进入文工团舞蹈专业且容貌气质出众,本人是严格
律己。除此之外她辗转国内外,如今是美籍华人作家兼编剧。
寥寥数语介绍,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己又严于律己,不优秀想必也难。
又加上她所处的时代和父辈的所处时代,又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严歌苓。
博览群书对于严歌苓而言只是日常,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敏感天赋及善于观察,因此她塑造出一个又一个人性黑暗又光辉的一面,丝毫不觉得压抑。
应了一句古话,小富靠勤,大富靠命。
千千万万的写文章的能有几个严歌苓?
优秀的人注定了只能是少数,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一味的想入非非。
前几日,了解到有种思想,比如并不喜欢这分工作,所以一做十二年,工资从未变过,究其原图,主人公说:初中就喜欢看书,一直在看书,自己清高,她喜欢写东西,虽然这么多年也没有写出什么名头的,但是她知道她是作家,所以再34岁这年未婚的她榜上一男友,每月5000正好是她的工资,毅然决然的辞职,开始靠写作赚钱。
想来也是很好笑的吧,作为旁观者主人公的样貌及其文字,实话而言,皆普通。
否则早就在自媒体红利时期一展头角。
后来委实无聊,继续想知道她的近况,在网上写文,已经不工作了,当然也不指望男友娶她,毕竟年龄在那,相貌也是一般,男友尚小,实在是不想进入婚姻,或许没打算与她结婚,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进而又了解到了她的家庭背景,就此停住。
每件事都是有因必有果,她的所谓不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只喜欢写作,无非是遮羞布。
不过大家都是普通人,没必要苛求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
这只是生活中的插曲,一种社会现象而已,事实上,看书当为乐趣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把这件事吹嘘有些过头未免有些上不了台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衣食住行都是可以保证,这时候,空余时间,很多人都处于空
虚状态,这时候亟需精神上的补给。
精神世界跟不上经济,已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好的现象,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产业会慢慢推进,可能会呈现在文学影视上面的创新。
当然在学校接受通识教育时,会让我们多多看一些除考试外的书,
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一定的精神寄托,而不会出现所谓的思想贫瘠。
当很多人都无聊的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对青少年思想上没有一定的指引,大概率会出现危险的事情。
当然除了读书人生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有些人喜欢追求美好的事情,比如化妆、逛
街、颜控、吃货......还有游戏,恩,甚至将游戏带到现实社会中。
80、90、00、05后,都不同。
不过圣经有句话说的好: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每件事都是有迹可循,而慢慢分析来,非常有意思,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人天生就会琢磨分析心有城府知道事情的始末关系,不过都刻在命盘里中,有人
一眼就看出来事情的走向,有人却说活好当下,其他再说。
是的,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毋庸置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