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朋友抱怨活着很累,问我怎么理解这一生。
我拿微博上一个段子回复:来都来了。
原本觉得我这个年纪觉得活得累是一种矫情,毕竟我们才二十出头。后来看遍微博、朋友圈,才意识到,整个时代都很累。
我不懂如何过好这一生,这是个很难的问题。
我只是想聊聊我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用我这二十四岁但故作老成的语气。
和许多人一样,我是在一家医院的产房出生的。我一直想回到那个产房,重新体验把初来乍到的新鲜感。
我一直想,出生之前,又是一个什么世界。
一直比较亲近佛家,因此我也相信轮回和投胎转世这回事。
佛家讲报业,修善果,就会有福报,每一份业对应一个福报。这样说给了有人这一生的运气特好特坏的一种说法,因为上辈子的你干了不少好事或犯了多少恶。
但这样似乎又有点太不留余地了。我很多时候觉得幸运,也很多时候感到悲催,搞不好我的前世是个精神分裂,白天吃喝嫖赌,夜里换上夜行衣出去劫富济贫。
开个玩笑。
我更愿意相信人的开始源于一次概率,一次偶然,而且是极其微小的偶然。上亿的受精卵中只有一个能降临这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的到来都绝非不易。
但我也愿意相信前世,甚至相信每个人有选择自己下辈子的权利。比如,上辈子过了一辈子富家生活,想来生做个普通的农民体验田园风光。又比如,上辈子把自己锁在书房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字,下辈子就出生在边疆的牧民之家,走万里路,好好近亲一下自然。
只是这些记忆都被删去了。我猜,下去前,姑且称他为“上帝”吧,还会不厌其烦的问一句:想好了吗?
我说想好了,上帝就呼啦把我往滑梯一推,然后我就在产房呱呱坠地了。
当然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在北京玩的时候,五道营胡同有个爷爷和我聊以前的事,一直说“我们哪,没赶上辛亥革命,但是赶上了日本鬼子。”
每一次回忆,他都会用“赶上”这个动词。
用得真妙。人折合一生,大概八九十左右的寿限,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确实不算什么。
这样一说,我的父辈们赶上了文革的末尾,赶上了精彩纷呈的八十年代和改革开放。
我以后在我女儿(最好是女儿)面前吹牛,就说自己赶上了互联网时代,赶上了第一次奥运会,赶上了人工智能,赶上了“武汉瘟疫”。
但感谢文字,感谢历史。活在这个时代,并不意味着你就得毫无保留的妥协。
你可以在喝咖啡馆读读孔子。你可以在厕所里读尼采。你可以在故宫的龙椅前数落皇上。你可以抄一句徐志摩的诗去骗年少无知的姑娘。你可以拿别人的故事,来教育自己未来的小孩。你可以背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再去西湖旅游。
可以干的好玩的事儿太多了。
扯了这么多的犊子,只是觉得我们这一生其实很短暂,该珍惜。
高中时谜一部美剧《吸血鬼日记》,本是本着女主清纯的外表和火辣的身材而去,看到后面被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吸血鬼吸引。
我记得有个活了600年的吸血鬼,他在剑桥牛津读了十几个博士学位,后来又来美国哈佛等名校继续深造。他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有名的女明星谈恋爱,自己还坐拥一整个城堡的藏书。这般有知识分子气息的吸血鬼,真是性感之上再添性感。
我曾经灵光一现,想写一部中国题材的吸血鬼小说。主人公是鲁迅和周作人的管家,通过他来描述另一个角度的鲁迅和周作人的一生乃至整个民国到如今的变化。
我甚至杜撰了周作人和鲁迅绝交是他在背后搞鬼。
奈何能力不足,阅读尚浅,没法完成。若是有读者喜欢这个点子,可以拿去写作,分文不取。
又说得远了。
未来的事,真的无从可知。无论是好是坏,最重要的是身边的人,一直在。
这一生,要珍惜的太多了,所爱的书,所爱的风景,所爱的家人。
It will be oka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