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每天好好说话开始。
豆豆大了后,越来越不愿意按照大人的安排做事儿。有时候我只是随口一句提醒,比如你洗头了吗?作业完成了吗?她都要很不耐烦的呛回来说“不要你管,我自己知道的”。
呛得我胸闷气短,那一刻脑海里盘旋着个声音:“你这个没良心的,亏我养你这么大,你翅膀硬了哦,开始…”,我很想顺口就把这句话扔出去,但忍住了,因为我知道这种道德绑架的声音来自久远的小时候,让现在的我习惯性内疚,我不想让女儿也这样。
我停了下来,去体会到那一刻的感受。我感到了自己作为妈妈的无力,一边焦虑的试图帮助孩子去做得更好,另一边对方完全不接受,还非常的反感,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可也不能说彻底不管她。
等事情过后,我冷静了下来,找到女儿,我和她说:妈妈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但每次稍微和你做个提醒,你就要发火,我感到很难过,可我也不能说完全不管你,我们可以讨论讨论,从你的角度看,觉得我该怎样做才好?
女儿回答我说:我知道你很多时候是为我好,但是你每次说话,比如说我只是不洗头,你就一大堆话,什么我很邋遢啊。我听了也很难过啊,感觉我整个人被你说得都是糟糕透顶。
我说,我知道了,我当然不认为你整个不好,你是很好的孩子。的确是我说话的方式不对,我会努力改的。
女儿好精辟,她指出了我不好的语言习惯。我妈也是这样,无法容忍别人的错误,一件事情没做好,马上就贴上各种标签全盘否定整个人,什么内向啊,懒惰啊,自私,呆子啊等等,她给的唯一好的标签就是“乖”。并且回想起来,有些悲哀,似乎在我的成长路上,我的身边就没有遇到过,能够常常在语言上鼓励,支持,肯定我的人,我连模仿的对象都没有。
以至于我虽然看了不少育儿书,学习很多,也貌似成长了很多,现在依然会一着急就开始不自觉的贴标签,特别是女儿现在大了,越来越有自主意识的时期,更容易激发我的这个坏习惯。
反思到这之后,我刚开始还挺沮丧的,总觉得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太难改了,我和女儿说,我在努力改,但也许有点难。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某个博主的分享,她提到那个让她超级痛苦的原生家庭,比我经历的要糟糕得多得多,常常是辱骂等等。她现在就斩断这种循环,不会这样对女儿,她说想改一定就能改的,这给了我信心。
我开始实实在在的改变。比如,女儿不爱洗脸,以前我会讲道理,说不洗脸会脏,会长斑点什么的,她不听。现在转念一想,我这不是威胁么,换成期待会更好吧。我和女儿说,看到超市有适合青少年香香的洗面奶和面霜,洗后会美美哒哦,你要吗?女儿哈哈大笑说,你是在做广告呢。然后就很开心的一起买回来之后,她开始每天都认真的洗脸。
这些转变都在日常的细节中,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但需要我去觉察,在语言表达和行动上,注意是把爱,支持,陪伴传递给她,而不是恐惧,担忧,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