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回到《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水经原文:又东南过夷道县北,夷水从佷山县南,东北注之……这里没法换字体,加粗,弄得原文、翻译、阐发根本区别不开,只能乱着来了……
“北有湖里渊,渊上橘柚蔽野,桑麻暗日,西望佷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邻,时有丹霞白云,游曳其上。”
以上这一段,应该是郦道元亲口描述。这里说的夷道县,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宜都县境内,具体已不可考。夷水与长江交汇之处,夷水现称清江。汉武帝出兵征伐西南,在此开路,命名为夷道。刘备管辖时期,这里叫做宜都,后来东吴陆逊在此建筑了故城池,并未更名。城池西北十里外,有一座小湖,名叫湖里渊,今已不存。在湖泊的北岸,是一片平缓的坡地,早已被农人开辟,种满了橘柚和桑麻,初秋时节,果实累累,林木缤纷,林子里鸟飞虫跳,夕阳残照。向西边看去,佷山横亘满坡青翠,层峦叠嶂。天上白云如絮飘过,也好像匆匆行走的棉花糖啊,金乌西坠,红霞塞满了天空一隅,时光慢慢地流逝了。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这一段落似乎又是引自宜都记,长江又向东流到黄牛山,山下有片乱石滩,名叫黄牛滩。为什么叫黄牛滩呢?因为袁山松说,在江南岸有一片群山万壑,山势略缓,临近一侧山顶有块大石头,黑黄相间,远远看起来好像一个农夫背着砍刀,左手牵着一头黄牛走在路上,人和刀是黑色,牛昂首向天,一身黄毛。这一人一牛,色彩分明,栩栩如生。古来常在江里走的人留下一段歌谣:早晨从黄牛脚下启程,夜里就住在黄牛背上,船走了三天三夜,还是走不出那一头黄牛啊。这是说山峡里水路弯弯,迂回曲折,不论走到哪里,不论走了多远,那黄牛一直都在陪伴你啊!
“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步路所由。刘备为陆逊所迫,走迳此门,追者甚急,备乃烧铠断道。孙桓……截其要径,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遂发愤而薨矣。”
江水流过石门滩,江滩北侧是壁立千仞的石山,连绵不绝,群山间只有一条狭路,一个山洞联通东西,是这一带唯一一条通道,宽度仅容一人一马。当年刘备伐吴,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回。东吴水军阻断水路,刘备残军只能沿江边小路回逃,孙权的侄子孙桓追赶甚急,刘备只能点燃遗弃的盔甲营帐,意图拦阻追兵,可是孙桓先抢占了石门,彻底断了刘备的退路。蜀汉昭烈皇帝只好弃掉马匹兵甲,被亲兵守护舍命爬上悬崖,才得以逃脱,奄奄一息地躲进了白帝城。侥幸之余,刘玄德心里始终愤愤不平:“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意思是当年我在建业迎娶你姑姑尚香时,你孙桓才是一个小毛孩子,谁想到今天你小子竟然逼迫我老人家到如此境地啊,痛哉!痛哉!不久之后,一代枭雄陨落于此。
这是一段著名的典故,道元先生最擅长的是抚今追昔,细说变迁。水经注之时,已是三国更替二百年,现在看,滔滔江水又经历许多个二百年了。
长江无语,浩荡东去,湮没了多少浮沉往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