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莉的每日一读
凯莉 凯莉的说说 今天
读刘润《给躺平开的药方:真正聪明的人,只思考如何改变现状》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枷锁,
而是为了展开双翼。
如果我的家境可以好一些
如果当年我可以考上一个好的一本院校
如果当年我选择去律师事务所实习
如果我的父母更有钱一些
----
心理学认为,当面对现实,产生无力感的时候,人们常常常会将自己的处境合理化,以达到逻辑自洽。
这种推卸责任,想办法把自己做的事合理化的力量,就叫“认知协调”。
你有没有?用以上的理由给自己找借口,用找到的借口给自己证明,及时我真的错了,也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总之,就是:我没错。
通过这样的“自我合理化”,我们渐渐相信了是出身、环境、长相等因素限制了我们的人生,于是我们不再自责和不安,还把不安和自责变成了心安理得。
如何处理外部限制、自身约束和任务目标之间的关系:
你要相信你能赢,你也必须赢
立下判断,做出承诺,无论任务多么难实现,条件多恶劣,
必须坚决执行,最忌犹豫,并要进退有据。
《吴子兵法》有云: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
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切记:
1)限制客观存在。在有限制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是我们的责任;
2)成功多从外部找原因,失败多从自身找原因。
普通人总喜欢把成绩归于自身能力突出,把失败归于大环境不好和竞争对手太过凶残。
无论面临何种艰难环境,都有人依旧有工作且还涨薪,也有公司逆势增长。
竞争对手太过凶残,我们无法改变。
外界环境,我们更无力改变。
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改变现状、不自我设限的学习思维。”
不要给人生设限,我不行,学不会,没经验,放过我吧.....
普通人都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和借口,强者却不会。
强者只会说我能行,我会学,攒经验,
这就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人想要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念头,一个微小的观念。
一个想法、意念的威力之大,它能决定你是谁,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 取决于你相信了什么。
你相不相信你能做到?
你相不相信你能第一?
你相不相信你能胜利?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人一定要有一种NO.1战略思维。
只满足于第二名,是低水准的存在。
相信自己能够取得第一,赢得胜利。
不要有认输的坏习惯,觉得自己反正也不行了,就这样吧。
一定要成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第一名。
一定要取得一次第一的成绩。
只打胜利之仗。
不达第一誓不罢休。
视第二名为奇耻大辱。
只有这样,才能成事,成大事。
成大事者,必须拥有高远的志向,坚持到底。
越是安于现状,越是无法成事。
避免陷入“花盆效应”之中。
“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 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沉迷于舒适区。
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 日复一日地去做着同样的事情,
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 那么你的认知水平:
将永远被锁死在原来的那块舒适区域里。
经不起温度的变化,更经不起风吹雨打。
这个舒适区更危险,因为你都意识不到自己在舒适区。
你以为自己在进步。
很多人的心智模式是“自我设限的应付思维”,我害怕,我不行,我做不到,这行不通..
这是一条“我做不到”的认知枷锁。
这背后的心态是什么?
其实是想说明,这不是我的原因,这是客观原因导致的。
因为你知道没做到是不好的,总想归咎于一个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上,证明自己是没错的。
满足现状、自我设限的应付思维,遇见困难时:
首先想到的是“限制”,是逃避,我没这个资源,我没这个能力,我做不了,只能一次次和机遇擦肩而过。
改变现状、不自我设限的学习思维,遇见困难时:
首先想到的是“机会”,是面对,我能整合什么资源,限制怎么解决,先干了再说。
没人可以请,没钱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规避,敌人可以和好,对手可以买通。
不管遇见什么困难,相信办法总会有的。
认知的贫富差距,就是这样开始一步步拉大的。
如果你选择无欲无求的躺平,能给你带来快乐的话,那么你是幸福而自由的;
如果你选择持之以恒的奋斗,也能给你带来满足的话,那么你也是幸福而自由的。
但是,不要逃避,不要假装躺平,不要做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
拿起武器,直面现实,直面选择,勇往直前,争做NO.1。
真正聪明的人,只思考如何改变现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