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
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借助于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这是一种能令人愉悦的感受、领悟意和难以明言与把握的境界。
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
王国维认为,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境界,有能感受与不能感受的区别,能感受又有感受深浅的区别。
【书中摘要】
堪称美学家的王国维,认为前人论诗词的“所谓兴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画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又说,“音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王国维的所谓境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而不只是客观对象本身。
怎样才能形成境界,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里的“真”与“深”最为着眼。
【个人理解】
王国维不愧是美学大家,句句说在了坎上。气质、神韵,末也。唯有境界才是最高、最重要的,其它都是跟在其后的。
关于意境,前段时间在回答头条问题时专门写过一篇有关意境的文章,简书里也有,不再赘述。
《红楼梦》第48回中,春菱住进大观园和黛玉学写诗。黛玉说,先从王维的五言绝句学起,黛玉讲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直”字没有其它字可换,把人生的苍凉感全部都表现出来了。
我也喜欢王维的诗,同意黛玉的看法。这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何等的境界,把千古的壮观都写了出来。在万里戈壁,荒无人烟、黄沙滚滚的“大漠”上,极目远眺,视野无限广阔,只有远处一缕孤烟在直直地向天升腾,而一个“直”字,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对于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慰问将士的诗人来说,那是一份豪迈与苍凉。另一个画面是,诗人站在山上,俯瞰蜿蜒伸向远方的河流。傍晚时分,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河面上泛着金光,诗人用一个“圆”字,准确地说出了河边落日的奇特景色特点。即将落入河水中的那轮红日,仿佛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诗人为这首诗增添了宏伟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用得太好了。过去老师曾经说过,要善于使用动词,动词会使文章生动活泼。一个“闹”字,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勃勃生机都写了出来,作者将“红杏”比喻为嬉笑打闹的小孩子,那个活泼劲尽显其中。
其实,不只是诗词才有“境界”(意境),在其它艺术形式之中也会有境界。例如在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凡是能打动读者、打动观众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反映对象的“境”的同时,也相应地表达了作者的“意”。也就是说:意在境先,境生于意,意高,则境才高。
曾经说到《西厢记》,今天说下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以表现“情”和“理”的冲突震动了戏剧界和文坛。读过《游园》一出戏,都会难以忘怀,汤显祖把自己的主观情志附加于杜丽娘这个人物身上。
有一次在电视里看袁泉讲《游园》,她是中戏科班毕业的,受过专业的训练,她讲的非常动情,讲述中还会夹着一些唱段及动作表演,极其唯美。袁泉讲道,杜丽娘对春的感受,那是对生命的渴望。
汤显祖让杜丽娘在青春觉醒之际,将自己的苦闷与春天的景物交融在一起,让她在“袅晴丝吹来闲庭院”的春光中,感到自己被禁锢的苦闷;让她面对着“姹紫嫣红开遍”的美丽春景,联想到自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的孤独,从而滋生出对美好爱情的热切向往。人物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在这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没有杜丽娘的“情”,春光的美丽便难以显现;没有春光的绚烂,杜丽娘的苦闷之情也难以再现。正是具有这样的意境美感,《牡丹亭》才熠熠生辉,《游园》这出剧才具有了永久的艺术生命。
我们在欣赏《牡丹亭》时,会被打动,是因为,我们谁没有过青春,谁没有爱恋过,谁没有见过无限的春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看到青春的飞扬,看到青春的感伤,也看到了花开花落的流年。特别是走过人生一程,才会有深刻的感悟。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中摘要】
意境之有无与深浅,当然是对艺术形象的表现说的,但读者或观众能不能见出形象的有无或深浅,这却要看审美的“我”的“意”——感受能力的高低。
【个人理解】
意境的高低深浅是需要有欣赏对象的,欣赏对象的欣赏水平,是对艺术创作者最好的回报。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正欲回房,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偶然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红楼梦》的这段描写,是写黛玉这个“我”对《牡丹亭》、《西厢记》“意”的理解。《牡丹亭》和《西厢记》中诗词颇多,但唯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样的诗句打动黛玉,这是与黛玉的身世、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与她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黛玉听到后,才会“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在这里审美感受的主观性和黛玉体验到的“意境”已经融为一体了。
图片来自网络唐代杜甫的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小孩子们都会背的。诗中第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第三、四句写泰山雄伟磅礴;第五、六句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第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读这首诗,可以读出杜甫老先生的的胸中有丘壑来。我特别喜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一座大山,山的南坡和山的北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景象,俗称阳坡和阴坡,因此而阴阳两分,晨昏不同。诗人将这些自然景观写入诗中,用一个“割”字,将泰山高大雄奇的主宰力量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的意境的深远与“我”的感受尽显其中了。记得曾经去山东旅游,大概是在蓬莱,一处的景致极美,看到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看到“造化”两个字,这是雕刻家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和中国文字融为一体的结果,是一种造化的力量。
一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一样,形象的明暗,意境的深远,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在于欣赏者的眼睛和心灵能否感受的到。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