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书名虽简简单单三个字,可其背后涉及到内容实在太多太多了。
就先拿书名来说,书名应该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呢?书名不同就涉及了是德篇在前还是道篇在前的问题。进而牵扯到《道德经》原文八十一篇五千余字的排列顺序问题。
再就是版本问题,现在流行于市面的有通行本、竹简本、还有帛书甲乙本,还有比较少见的德篇在前的《德道经》,再有就是刚出版才与大家见面的这本《姬氏道德经》。
然后就是对内容方面的解读。通行本中第*一句为“道可道,非常道”。有的版本中为“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在《德道经》和《姬氏道德经》中则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仅仅是“也”字的有无和“常、恒”两字的不同,就造成了多种解读方式方法。断句不同意思不同,如“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德道经》和《姬氏道德经》因“也”字的存在,就没有了断句意见的分歧,有的是“常、恒”之辩。
以上版本、排序、断句解析等方面应该交给专家学者来研究,一步一步破*解相关难题。作为我们普通人,个人认为,读《道德经》应从解决问题入手,重*点在于明道知理,特别是解决人生观和思想观的问题。只要能解决我们自己的实际问题,不必太在意版本和差异。
事物可按“道、法、术、器”四个层次来划分;再分得细些,可按“道、德、理、法、术、器”六个层次来分。道为天地之大道,或称为宇宙法则,永*久不变的。德为道在人身上的体现,我们常说此人德行高尚,就是这个意思。理为自然事物的纹理,可引申为办事方法。法是人为制订的规则。术是方法,器指工具。
这本《姬氏道德经》内容与通行本八十一篇的分类不同,其共分为六篇,分别为道经卷、德经卷、道理卷、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各篇之中内容连贯,按主题归类成为一体。这样分篇规则暗合“道、德、理、法、术、器”。
学习时按前三卷、后三卷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学习顺序不同,前三卷学习顺序为道理卷→德经卷→道经卷,后三卷顺序为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这样的学习顺序让我想起了“有道无术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止于术”这句话。在道方面要从下至上不断追求,而在术的方面,首先要符合道,然后从上到下推算出方法,具体方法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
《姬氏道德经》我才刚刚开始读,以上是一点点小感想,我将在追求大道的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