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在乡下,大学生是一个荣耀,光辉的代名词。它象征着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荣誉,大家都会说,他们家出了大学生,真是祖坟积德。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更新。在千禧年之后,中国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大学,让更多的莘莘学子可以享受到大学的教育,大学的生活。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上过大学的人都是成功的,都是有正向收获的。那么我不禁发问“我们上大学究竟要学什么?”
第一,专业技能和社交关系网
大学的学习不再像中学一样的广泛,是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是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但是两者是一箭双雕,面面俱到?还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呢?
我亲戚家有一儿一女,表姐双一流院校硕士研究生,表哥二流本科文学专业。记得当年高三暑假,我在表姐工作的城市做暑假工,临开学前到表姐家中拜访,希望在大学学习中能得到前辈高人的指点。
我的表姐是一个非常知性的女子,在晚饭后,我们促膝长谈。表姐说:在大学里有两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其一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磨练。其二是大学生活中的社交关系网。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磨练能够让你在老师,同学面前树立自信,赢得荣誉,同时毕业后也可以在工作中占得先机。社交关系网的建立和维护也可以让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后少走弯路,在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很多的帮助。
但是,两者之间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尺度。譬如,表姐专业知识积累浑厚,专业技能熟练优秀。但是在校期间文静内敛,不善言辞。毕业后的工作也没有抓住机会,后因为人际关系维护不当,导致圈子小,人脉窄,处处受到限制,最后只能在一家私立中学当老师。而表哥因为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分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成功毕业,但工作发展却受到了限制,前途一片茫然。所以,我们要自己衡量好个中利害关系,把握尺度,就像天秤一样,不管哪边多一点,都会影响整体的平衡发展。
第二,严格的自控能力和时间管理
大学的生活不像中学。中学老师是“填鸭式”教学,“保姆式”上课,“爹妈式”助考,面面俱到,处处留心。大学老师会在学习生活上给学生一个方向,剩下的十之八九,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发现和发展。大学的时间也比中学要宽松,宽裕。但是时间不等人,不能因为时间宽裕而惶惶度日,毕竟时间如白马过隙,大学4年也可以是弹指一挥间。
我大学隔壁寝室的室友就是不珍惜时间的人。清晨,同学们起床晨读的时候,他就在睡懒觉,在床上玩手机;上课时,从不早起,课前10分钟才匆忙洗漱,慌张的奔赴教室;课后的作业和任务,每次都要到提交的时候才开始动笔,潦草的完成。像他这样的人经常被我们戏称为“时间的奴隶”,被时间推着,赶着走。而我们正确的做法是要当时间的主人,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第三,有目标,有方向。
初入大学,大多数同学都是迷茫的,没有方向的。一个个专业像知识术语一样。比如“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文化传媒”“电子科技”等,让人头晕眼花。它们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样一目了然,往往会让新同学摸不着头脑。
而 我的建议是首先要全方面,多方位的了解本专业的前景和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具体可以通过和助教老师沟通,向迎新的学长询问等方法了解。其次,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安排学习进程,必要时可以找老师探讨这些问题,甚至进行小课辅导等。最后,合理利用大学的资源,比如图书馆,实验室,甚至体育馆等。
有人说,大学就像一个微缩的社会,诚然它们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我觉得,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学的我们可以试错,可以大胆尝试,可以任性妄为,因为父母,老师,学费会为我们买单。但是到了社会上,就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没有专业的一技之长,没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没有目标和方向,即使是高学历也会被社会淘汰。
我时常会想起表姐和我说过的一句话:现在你考上大学,在亲戚朋友的祝福下,被父母送到学校。如果你不认真努力,4年后,他们会揣着什么样的想法看父母把你从学校里接回来呢?是啊,寒窗苦读十余载,大学4年后,还要回到老家,原地踏步,谁又能甘心呢?
所以,加油吧,初入大学的少年们,未来属于有目标,有方向的你们。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